三秦游资讯 > 综合旅游资讯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企业“十三五”创业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7-2-4 8:49:00  三秦游综合  编辑:秦人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企业“十三五”创业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陕工信发〔2017〕46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工信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现将《陕西省中小企业“十三五”创业创新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7年1月24日

 

陕西省中小企业“十三五”创业创新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的关键时期,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是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中小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省情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为重点,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以中小微企业为支柱的非公经济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为“十三五”全民创业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成就辉煌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年均提升1.3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49.5%提升到53.4%,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企业数量规模跨越式攀升。2015年全省私营企业45.52万个,个体工商户140.22万个;规模以上企业1719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13户;营业收入超3亿元以上的企业1508户,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达到193个,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21个,超过300亿元的4个。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3个,超过300亿元的32个,超过500亿元的17个。进入全国500强的民营企业有4个,分别是东岭集团、迈科集团、金花集团、荣民集团。全省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效益站立在西部省份的前列。

    (三)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全省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500个。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中有60%以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有70%以上进行了设备工艺技术改造,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新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名牌产品。发展壮大了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引领中小微企业由资源型、初加工型向科技型、高附加值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10年的5.9︰42.6︰51.6发展为2015年的5︰51︰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电子通信、新材料、创意动漫、农产品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在产业政策推动下,全省190多个县域产业园,带动关中、陕南、陕北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家庭工业集群。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新趋势。

    (五)社会贡献逐年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年均增加33.9万人,2015年达到87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5%。

    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2070亿元,年均增加258亿元;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2015年达到58%,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省稳增长、拉动全民就业创业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

    (六)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争取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3.9亿元,省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55亿元,各市县也都建立了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主的专项资金。搭建了以127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骨干的陕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带动近3000家各类服务机构服务企业,把户县等4个发展基础好的县域产业园,提升为省级产业园。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举措,高点推进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完善政策体系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壮大市场主体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坚持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满足企业发展的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二、“十三五”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一)面临机遇。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党和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等综合判断,“十三五”期间,仍然是我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是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非公经济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来陕视察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机遇。通过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陕西省实施方案,为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配套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带来了重大生机。“互联网+”和大数据广泛应用,有力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形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三是“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机遇。陕西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内陆省份走向开放开发的前沿,大开放将助推中小企业“走出去”扩大产能、技术、资金国际化合作,“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拉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大力释放资源禀赋的机遇。我省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是开展“双创”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五是发展基础较好的机遇。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已经有近190万户中小微企业,基本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覆盖。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化配套功能提升,中小微企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面临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增速低位徘徊,中小企业培育和成长所遇到的困难更加突出,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仍然严峻,我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发展总量不足,企业规模偏小。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位于全国第20位,中小企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二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竞争力弱。2015年我省县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1.6%,县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数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差次不齐,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高。三是成本费用增加,创新动力不足。近年来我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企业利润较低,经营困难增多,在产品创新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四是外部环境约束加大,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依旧突出,环境保护约束持续加大。五是发展观念滞后,政策、市场、法制、服务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的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部署,以做优做强做多做大中小微企业为发展目标,以实施“八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培育新兴业态,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产能、技术、产品国际化合作。坚持宏观管理服务与精准指导支持服务有机结合,优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提升产业技术创新配套功能,厚植发展基础和环境。多元化推动全省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实现创新发展,为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发展一批科技型、资源加工型、配套型、服务型中小企业,增加企业总量,提升质量效益。

    ——坚持培育成长与转型升级并进。加快培育“行业之星、“成长之星”、“创业之星”“三星企业”梯队,在关中、陕南、陕北分别形成不同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做大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发挥带动效应,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坚持专精特新与做优做强并抓。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骨干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以专精特新发展方式,带动中小微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高端价值链。

    ——坚持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并举。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完善基础服务功能,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在全省形成比较完善的便捷、高效、专业化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创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发展速度较快增长。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8%,年均提高0.9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成长梯队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

    ----数量规模显著提升。全省民营企业年均新增5万户以上,2020年超过70万户,县均和万人拥有企业个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年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以上,2020年超过8000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逐年提高;培育“行业之星”企业500户,“成长之星”企业1500户,“创业之星”企业3000户。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企业1000户;创新研发中心发展到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到800户,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加强创业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80个,抓好50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

    ----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巩固提升优势制造业,做精做优现代农业。在全省培育壮大一批高水平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家庭式工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中小微企业行业全覆盖。推动中小企业与在陕国有大型企业配套协作,到2020年大型企业省内配套率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高。

    ----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完善民营企业家培训机制,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注重提升中小企业人才素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夯实诚信经营发展理念,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不断健全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中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服务主体,扩大服务平台网络的覆盖面,满足企业不同的发展需求。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推进创新发展

    (一)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全省“十三五”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开发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支持企业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协同创新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权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批在行业内领先、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

    (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满足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便捷、高效的技术创新支持网络。鼓励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向中小企业开放;积极推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科技资源共享,建立科技联盟,搭建企业技术试验、科技成果的交易平台,推动技术交流、转换和推广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孵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为载体,共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出台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组织社会力量进行动态登记,摸清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创新需求,实现科技、金融资源快速有效配置,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担保、创新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围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创新研发中心。

    (四)推进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行动计划(栏目1)。指导各地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规划,支持创业基地完善创业空间场所和服务功能,建立创业服务团队,引导服务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创业服务。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双创”基地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创业活动,提高建设效能。鼓励县域工业集中区为更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创新空间。

    (五)推进品牌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量大、社会信誉良好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积极实施中小企业品牌提升培育行动计划(栏目2)。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支持,建立品牌梯级培育库,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制品、新型建材、新材料、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知名品牌,推进陕西品牌总量提升。充分发挥“陕西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的作用,加大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宣传力度。积极组织陕西品牌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会、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各类国内外经贸洽谈会。鼓励企业与各类电商平台对接,销售陕西中小企业特色优质产品。到“十三五”末,全省中小企业获得中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数量大幅增加,知名企业和知名产品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加快转型升级

    (一)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落实全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的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实施“千企示范、万企转型”行动计划(栏目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加快对中小企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支持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加大改造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服务化转变。继续深化神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验区改革,以工业企业为重点,选择千户中小企业,通过某一方面或整体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形成可复制经验,带动万户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高性能计算机在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中小企业的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创新行动计划(栏目4),支持引导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贯标活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单项覆盖达到90%以上。鼓励支持企业推进个性化生产方式,建立企业与客户互动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产品和零部件的个性化定制,以及以订单驱动的生产和销售经营模式。推动互联网与企业在设计、制造、加工、管理、销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供给侧形成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三)加快绿色低碳清洁化发展。引导骨干企业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建立低碳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骨干企业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加大节约减排型清洁生产经营改造力度,构建资源精细优质开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依托全省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提升专业化协作水平,推动产业链向行业高端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低端粗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做长做深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优势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粮油、乳制品、精制茶、果菜汁、中药饮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采用新型的产销模式,培育一批龙头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增加产品门类和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增长向质量和效益转变。鼓励发展家庭工业,提升家庭工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二)推动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围绕工业强基战略,以西飞、陕飞、陕汽、比亚迪、法士特、陕鼓、宝钛、秦川机床、延长、长庆、煤化、神华等大企业集团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目标,以行政推动和市场资源配置为手段,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配套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军民融合企业,每年召开一次或定期召开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配套项目对接座谈会,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我省现有的资源秉赋和工业基础,围绕航天航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与煤、电、化工等能源相关的中小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培育和带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推动钛、钼、镁、钒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推进农机加工、建筑建材、石油和印刷等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跃升,提升规模和效益。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区域物流、仓储、运输中心,培育和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工艺诊断、流程优化再造、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生产型企业将创新研发中心、重大产业技术平台组建成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服务机构。以陕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和市、县中小企业局门户网站为平台,积极培植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创新服务。

    (五)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我省的科技、人才优势,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孵化和辐射功能,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服务外包、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策划咨询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演艺、休闲、健身等文化娱乐产业。

    (六)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开放发展,拓展小微企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积极落实工信部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专项行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推进中小企业组团在境外开拓市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带动相关行业生产技术、产品及设备出口。支持企业引进发达国家精密仪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环保设施等技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国外有实力的企业来陕合作经营、投资入股,联合构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丝路经济带最具潜力的高端产业、技术承接基地和配套合作及产品承包生产平台。

    (七)推动建筑小微企业发展。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市民化,引导建筑企业拥有自有技术工人,鼓励有一定技术特长和管理能力的劳务班组长组建小微建筑企业或专业班组,在工商部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进入建筑市场承揽业务,直接和总包及专业分包企业签订建筑用工合同。鼓励建立为建筑小微企业和专业班组服务的公司,按照市场化规则向其提供诸如法律、财务、税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有偿服务,以减少建筑小微企业、专业班组运行管理成本,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四、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一)提升县域工业化发展速度。以县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为依托,以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特色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群效益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开展创业创新示范县区建设,积极探索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开展工业集中区产城一体试点,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要素的整合,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引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发展,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

    (二)提升县域工业质量效益。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为依托,以提质增效为方向,推进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突破投入和市场约束瓶颈,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强化管理技术创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全要素的优质配比。推进商务模式创新,完善供给服务,加强用户体验评估,实现产品使用的全程服务,提高县域工业的整体竞争力。鼓励支持小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跃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落实中小企业梯队成长工程,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行动计划”(栏目5)。省、市、县三级每年筛选一批“行业之星”、“成长之星”和“创业之星”企业,建立小微企业成长库,将“三星企业”培育纳入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目标年度考核内容,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推进关中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电子信息、纺织机械、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陕北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以神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为突破,重点发展煤、油、气、盐、镁、铝等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陕南中小企业绿色循环发展,以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为承载,加快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中小企业绿色成长发展。

    (四)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加强分类指导,促进集中区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集中区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智能园区、绿色园区、创新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利用民间资本参与集中区开发建设的新途径,鼓励采用间接融资、债券融资、信托基金融资等方式筹措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努力将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大众创业的活跃区、科技创新的实验区,生态循环经济区、城镇化拓展新区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抓好50个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

    (五)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小微企业开放产业链和资本链,通过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聚集一批配套小企业,形成上、下游和关联的产业链,以专业化的分工,促进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升,实现产业聚集发展。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向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完善集中区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集中区承载力,使之成为企业聚集发展的洼地,实现县域工业集中区从企业聚集向产业聚集发展。到2020年,在全省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示范区。

    五、创新服务

    (一)创新融资服务。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市、县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创新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支持机制和方式,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创新企业融资方式,积极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行动计划(栏目6),以推动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为重点,积极培育后备上市企业,推进一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抵(质)押担保方式,拓展中小企业抵(质)押物范围,强化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在中小企业抵质押融资中的作用。发挥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创新人才服务。注重发挥企业家在“双创”中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人才培育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全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企业家管理素质提升、职工技能提升、创业者技能提升和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人员的服务质量提升等培训。“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兴企行动计划(栏目7),每年培训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3000人以上,各类职业技能人员20万人次以上。

    (三)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应用提升行动计划(栏目8),充分发挥陕西省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作用,着力发挥好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作用,强化各级服务平台建设,将服务平台网络扩展至县域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吸纳更多的服务机构加入和参与,织密服务网络,扩大覆盖面,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为中小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的服务。支持服务机构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产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延伸服务内容,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引导鼓励服务机构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坚持宏观管理服务与精准指导支持服务有机结合原则,努力营造宽松友好的发展环境,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加大中小企业发展成就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宣传中小企业“双创”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继续开展中小企业政策研究、环境评议,企业减负等工作,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继续推动简政放权,着力为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省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实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的统筹规划、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形成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合力。各市、县(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三、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陕西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创业、创新积极性。

    四、加强规划衔接。各市、县要根据本规划要求以及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编制区域 “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确保规划衔接到位,上下协同推进工作。

    附件:八项行动计划专栏

    渭南昊天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要提供企业工商注册、验资报告、工商年检、企业变更、注销登记、商标注册、申报专利、账务代理、纳税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申报、资产评估、财务审计、项目申报咨询、项目资料编写、银行贷款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营销品牌策划、企业6S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公司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及广泛的社会资源优势,多年以来,服务涵盖农业、建筑安装、物业管理、商业、制造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在工商、财务、税务、银行上为企业做到了省时、省钱、省心,并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公司秉承“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以“提供诚信服务、确保企业满意”为服务宗旨,为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的问题,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动力。

    公司地址:渭南国土资源局临渭分局5楼503室
    电话微信:13892596129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