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授牌仪式在哭泉镇梯田泪珠广场举行。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与副市长何尚民一起为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揭牌,这标志着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挂牌。
宜君旱作梯田2014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6年初省文物局确定为“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她是宜君百姓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是宜君先民适应山地生活所创造并仍一直在发挥作用的活形态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独特缩影。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将会充分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和科技文化价值。
近年来,宜君县以“传承文明、增强自信”为中心,把“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促进“乡村产业、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启动了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这一惠民项目,并与安康汉阴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努力开创文物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2016年初,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省文物局确定为“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
宜君旱作梯田有一段历史
在农耕文化繁荣的明代,宜君旱作梯田即成雏形,它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涵着先民们不屈不挠、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
在战天斗地的50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宜君全县人民向贫穷宣战,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通过垦田保水、保墒保肥,粮食亩产提高到3、4百斤,其中,原县口乡梁源大队成为典型,受到国务院表彰,哭泉梯田成为当时的生动缩影,体现了宜君百姓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从艰苦奋斗的80年代至今,宜君县大力推广地膜玉米,亩产提高到2000斤,两次刷新全省玉米单产记录,创造了西北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这些更展现了宜君人民崇尚科学、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
宜君旱作梯田是一种精神
上帝绘指纹,大地奏乐章。旱作梯田作为农耕文化的印记、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宜君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诠释了宜君人民顽强拼搏的当代“愚公”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延续,是干旱地区人类战胜自然的杰作,是传统耕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代表,更是一座弥足珍贵、不可移动的活态文物遗产宝库。今后,宜君人将始终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科学”的梯田精神,夯实“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两大基础,注重与“脱贫攻坚、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化”相融合,全力打造西北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