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融合典范的西安古城墙,究竟经历了多少历史变迁?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智慧?11月13日,本报小记者成长俱乐部的小记者们来到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思绪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文明的地方徜徉……
为城墙遗址所惊叹
当天上午9:30分,小记者们跟随博物馆的陈琛老师,进入这座被青砖包裹下的城墙遗址博物馆。在一层大厅,首先呈现在小记者们眼帘的是隋唐含光门的复原模型。面对眼前这座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小记者们满脸惊叹。
“小朋友们,我身后是隋唐含光门的复原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对比一下,它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含光门有哪些不同?”陈老师以互动问答的形式,拉近了与小记者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侧城墙三城门中西侧的大门,虽为偏门,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边与鸿胪寺、大社、西市相邻。当年各国客商、使节以及留学生就是通过这座城门,进入西市进行往来交流的,鸿胪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外交部,而鸿胪客馆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宾馆……”陈老师耐心地做着讲解。
穿过一层大厅向西的走廊,小记者们来到了城墙的最底下——在一处残存的涵洞面前驻足,小记者们仔细观察着。原来这就是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隋唐过水涵洞遗址。涵洞轴线与城墙走向垂直,压于隋代的夯土城垣下。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处过水涵洞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砖结构,保证了夯筑时的震动和城墙长期的压力,不至于对券洞产生破坏,小记者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边听老师讲解边做笔记。
博物馆的另一处遗址——城墙断面遗址,更是以高大雄浑的气势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站在这座黄土高墙面前,可以清晰的看到断面的结构,其中不同的土质和土色,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段古城墙千百年来饱经沧桑的历史变迁。
主题展让人大开眼界
二楼的临展厅,是由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和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神工意匠—中国古代建筑构件展”,上百件古代建筑构件精品让小记者们目不暇接,由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李剑老师专门为小记者做讲解。
进入展厅,一件件精品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其中首次外展、由“金乌神鸟”“蟾蜍与兔”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的“天人合一”瓦当套组更是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走出二楼展厅,小记者们缓缓来到多媒体大厅,在陈琛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们一边休息一边观看《上元华彩灯耀含光》PPT,在古装电视剧里,寻找着历史的点点滴滴。
拓片制作获专家赞赏
小憩之后,期待已久的拓片制作环节终于到来了。看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拓片模具,小记者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动手了。为此,秦砖汉瓦博物馆的李剑老师首先对拓片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讲解。在老师的带领下,淋宣纸、蘸朱砂、制作环节开始了,虽然是第一次制作拓片,但对于小记者的表现,博物馆老师给予高度赞赏。
活动结束之后,小记者们小心翼翼手捧自己亲手制作的拓片,和博物馆的陈琛、杜德新、杨剑三位老师亲切合影,相互祝福。陈琛老师表示,欢迎《西安晚报》小记者和更多的小朋友们走进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学习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文/图 刘参军 李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