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伟
旅游演艺是文化表演和旅游市场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演艺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15年中国旅游演艺节目有195台,观众达到4713万人次,票房收入35.7亿元。尽管旅游演艺市场蓬勃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类的旅游演艺节目数量还不足,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较少。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太多有效的方式让国民“如沐春风”般来了解和感悟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一方面,旅游演艺作为一种生动和“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在传播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历史类旅游演艺的发展对于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不同朝代、不同区域的历史天然地具有差异性的特征。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让一个个沉睡在“历史尘埃”中的人物和故事在旅游演艺的舞台上“活起来”,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演艺的题材,而且也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创作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历史视野,当代阐发;历史故事,当代讲述;历史文化,当代弘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实现历史类旅游演艺的创新,打造出无愧于时代和无愧于游客的精品,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择场景是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前提。旅游演艺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形式,其演出的场景需要与演出地的文化相吻合,对实景历史类旅游演艺更是如此。历史故事往往在一段历史时期里的不同空间迭次展开,如何选择场景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一般而言,应选择历史故事的关键场所推出演艺节目。当然,在实际的场景选择中,还需要考量现实和市场问题。有的场所也许很好,但是因为不具备演出的条件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也只能放弃。比如北京故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但是却很难作为大型旅游演艺的场所。此外,场景的选择还应该与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联系起来,最好是与区域内某个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发展结合起来。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选择的演出地就是毛泽东的诞生地湖南韶山。《长恨歌》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涉及的地方主要有唐大明宫、华清池、马嵬驿等。而在真实历史当中,李隆基首次召见杨玉环是在华清宫,其故事中的亮点“温泉池”“长生殿”等也都位于华清池。尽管李杨二人在其他场所相聚的时间也许更多,但华清池无疑是二者故事最重要的呈现场所。另外,在西安众多顶级的历史文化类景点中,华清池单就文物而言并不突出,但其最大的优势是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因此选择华清池作为《长恨歌》的演出地无疑是扬长避短之举。从实际的情况看,《长恨歌》在华清池演出,既增强了这台节目的历史真实感,同时也为华清池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客流。
第二,聚焦主题是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要旨。旅游演艺节目一般都在晚间上演,因此时间不宜太长。多数旅游演艺的时长在70分钟左右,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焦主题,而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历史类旅游演艺来说,确定主题尤为重要。主题就像一根“丝线”,可以将各个“珠子”串联起来,给观看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往往有众多侧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往往有不同的角度,这就要求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创作者能够在尊重历史和满足市场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聚焦旅游演艺的主题。一般来说,一台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有一个核心的主题足矣。比如,《文成公主》的主题是“藏汉和美”。而在《长恨歌》中,主题则聚焦到了“爱情”。一方面,《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本身表达的主题就是爱情,这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其青梅竹马玩伴湘灵的情思;另一方面,爱情具有跨越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国界的恒久魅力,容易被多数游客接受。基于这种考虑,《长恨歌》演出舍弃了唐明皇执政时开辟开元盛世这一更有历史影响力的主题,而把重心完全聚焦于“爱情”这一更贴近普罗大众情感的主题,因而得到游客的普遍认同。
第三,讲好故事是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根本。旅游演艺节目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与电影拍摄类似,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讲好故事。完全没有故事情节,只是堆砌各种场景的旅游演艺节目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比如当年被海南旅游市场寄予厚望、但最终败走麦城的《印象·海南岛》,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故事,内容散乱。对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来说,讲好故事更为关键。与戏剧类似,一台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大体上也是多幕剧。但由于时间的制约,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在安排故事情节上需要更加紧凑一些,一般一幕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大体而言,故事的讲述有横向铺陈和纵向延展两种方式。比如,《康熙大典》以“逐鹿”“天问”“天籁”“天命”“天下”五幕从5个角度横向并列式呈现康熙的一生。而《长恨歌》则用十幕戏,从“杨家有女初长成”到“天上人间会相见”,按照时间序列纵向展示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而在具体的故事讲述上,尽管长诗《长恨歌》中杨玉环死后李隆基心理臆想的情节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演艺《长恨歌》对这部分更为抽象的内容只安排了一幕的时间,这使得整台节目的历史感更强,故事性也更好。同时在故事情节安排上,《长恨歌》既有缠绵的柔情、奔放的舞蹈、纷飞的战火,也有凄凉的诀别、重逢的憧憬,这也让整台演出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第四,艺术表现是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关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旅游演艺特别需要强化其艺术表现力,即要通过演艺节目向游客提供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好的艺术表现,首先需要有好的歌舞等艺术载体。以音乐而论,应该有能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优美旋律,最好还能有一首能让人传唱的主题歌。以舞蹈而论,应该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最好能安排一些经典的舞蹈场景。比如《长恨歌》中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安禄山的胡旋舞,既是历史上有名的舞蹈,也能给游客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此外,与普通剧场艺术不同的是,旅游演艺的艺术表现特别重视通过各种声、光、电等技术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技术都需要为情节和主题服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炫技上面,让形式大于内容,就容易流于空泛。像《海棠秀》等各种“秀”,就是因为过分关注技术,忽略了技术为内容服务,因而最终被市场抛弃。与此相应的是,《长恨歌》中星月同辉的光影技术与李杨二人“夜半轻私语”场景的配合,水幕技术、香薰技术与贵妃出浴场景的协调,火海技术与安史之乱中兵荒马乱场景的统一,都为整场演出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第五,制造高潮是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法宝。如同讲相声需要不断“抖包袱”制造笑点一样,旅游演艺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样需要在节目中不断地制造高潮,才能让游客在观赏中不断地产生兴奋点。目前许多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一个通病是比较平淡,缺乏高潮,这就很难让游客真正记住这台节目。大体而言,历史类旅游演艺5到10分钟就应该有一个中高潮,而在节目的结尾则务必要有一个能让人过目不忘、使人震撼、打动人心,值得久久回味的桥段将整体演出推向高潮。可以说制造高潮对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的画龙点睛之处,对演出的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长恨歌》为例,开场杨玉环奉诏入宫时的典礼就营造出大唐盛世的第一个兴奋点;此后,“春寒赐浴华清池”时杨玉环在升起的水波中沐浴的唯美场景又营造出另一个兴奋点;此外,安史之乱中的熊熊烈火,杨玉环白绫绕身、凄美死去的场景等都营造出不同的兴奋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制作方为打造整台演出最后的亮点,几经改版,最终以李杨二人在升起的巨大羽翼中相拥,一群白鸽飞向观众的场景呈现,这一画面很好地诠释了白居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名句,既升华了全剧的爱情主题,同时也让整台演出达到最高潮。
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十多年的时间,未来还有很大的创作和发展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就能够打造出更多长盛不衰的经典历史类旅游演艺节目。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