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平邓贵平
一、机遇
一是旅游业将受到更多重视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需要寻求新动力。旅游作为增长最快、最具韧性的产业部门之一,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据世界银行估算,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为全球带来3.2美元的经济增长。目前,旅游业贡献了全球约10%的GDP、30%的服务出口,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未来15年,国际游客数量将由12亿人次增长至18亿人次。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旅游业逆势而上,一跃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去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支出额占居民消费支出的10%,出境游客超过1.2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旅游收入4万多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出游次数和旅游收入还将翻一番。2015年,中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近2800万人,加上间接就业总计吸纳8000万人就业,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0%。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目的是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载体,是旅游消费的关键环节。2015年,我国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达37.77亿人次,与41亿人次的游客接待总量相比,是绝对意义上的“主战场”。“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2万美元,发达地区将超过2万美元,从必需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渡的趋势将更加显著。可以预见,在全面到来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景区的“主战场”地位将更加突出。
二是现代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九寨沟2010年提出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对景区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提高景区科学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过5年的发展,这些技术更趋成熟,而且新的技术也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下面以3R技术为例来说明:
3R是指VR、AR和MR。VR即虚拟现实,可以创造虚拟场景,让人们沉浸其中。AR即增强现实,可以把虚拟场景套在现实场景,让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中互动。MR即混合现实,可以合并现实和虚拟,让人们同时保持与真实场景及虚拟场景的联系。可以这样认为,包括3R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在三维空间之外多了个虚拟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四维空间。它还将打破时间、空间的概念,使得所谓的穿越未来和过去成为可能。旅游+3R的具体应用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制作旅游宣传品。可以把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旅游目标物做成VR产品,改变目前产品介绍仅仅是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情况,把旅游产品更生动地传递到人们面前,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前选择。二是改造旅游目标物。应用AR技术,把旅游目标物的历史、故事、文化等虚拟出来,叠加在现实的场景中,成为旅游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完美地实现文旅融合。改变目前只靠解说或者音视频介绍的方法,使旅游者的体验更加直观,记忆更加深刻。三是打造虚拟旅游主题公园。应用AR和MR技术,选择人们喜爱的故事作为主题,建造虚拟主题公园,培育出旅游新业态。四是制作虚拟培训场景。用VR技术把目前旅游服务实训中的课程制作成虚拟场景,替代课堂讲解和实习,完成训练、考核等环节,改变目前的旅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方式。五是旅游游戏。应用MR,把目前的网游背景换成历史或实时的旅游目标物,使旅游游戏化,游戏旅游化。六是增强旅游场景云平台。以名人偶像、经典情景、音乐为素材,制作生产通用AR、MR产品,让游客通过穿戴设备个性化选择同伴和游览环境。
三是国家公园建设的试点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1月,成立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提出用3年时间在青海、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等9省市各选择一个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地方探索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并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5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明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统筹旅游景区开发和保护”。
国家公园思想发端于美国,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构想”,不仅成为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的典范,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遗产地管理方式,被225个国家和地区所参照移植,当前世界上建立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30350个,占地球面积的8.83%。其统一管理、动植物保护、环境教育、志愿者管理、特许经营制度等成功经验都可为“智慧景区”建设所借鉴。
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景区”建设将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容量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游客数量爆发式增长,而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尚未落实,每逢节假日将有更多游客涌向各大景区,尤其是热点景区。这易造成交通拥堵、景区交通运力不足、旅游服务设施紧张、资源环境破坏、旅游安全事故增加,一方面影响游客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对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和其他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景区传统运营和管理模式将受到更大冲击。现代技术必将推动景区管理和旅游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这将需要景区加大投入,运用现代技术变革传统运营模式和优化业务流程,但我国景区多数地处偏远,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专业人才。
三是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景区传统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全域旅游倡导推倒或拆除景区围墙,这将使景区面对更加严峻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统筹压力。全域旅游主张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这必将打破景区传统门票经济和孤岛式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休闲街区、汽车营地等新业态也会使景区受到影响。
四是随着旅游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景区传统管理体制面临新挑战。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和地方必将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这也将吸引银行、基金、房地产、工矿业等资本介入,各类景区托管、投资管理等专业化运营企业也会不断进入。但是,我国景区传统的多头管理、综合执法力不强、内外协调力不足等问题将制约景区发展。
此外,由于缺乏“智慧景区”顶层设计,我国景区之前在实施“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统一,轻特色;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等问题,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将制约我国未来“智慧景区”的建设。
三、建议
未来,我国景区应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保护型发展模式,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加快“智慧景区”建设,不断提高景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融入国家公园理念。随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深入,我国景区管理者应加强对国家公园理念的学习和探索,根据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对景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规划建设、游客服务、环境教育、生态保护等进行革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以自然为本的观念,更加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社会公益性,努力提高生态保护效率和游客体验水平。
二是打造“智慧景区”管理模式。加强景区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景区”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努力建设自己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R(VR、AR和MR)应用、直订平台和自媒体等智慧化设施。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完备的专家人才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自身的综合管理实力。通过创新驱动,使景区从相对单一的观光型向业态更加丰富的复合型转变,努力打造旅游休闲综合体。通过“景区+”,延伸景区产业链,丰富旅游业态,拉动综合消费。另外,发挥景区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与周边资源协调整合,实现全域发展。
三是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原住民和景区管理方之间的矛盾”可谓世界性难题,世界很多景区管理方都受其困扰。美国在推进国家公园发展时采用“简单而粗暴的驱赶方式”来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给印第安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美国国家公园闪亮思想抹上一笔阴影。我国景区过去在处理原住民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如九寨沟创造出“保景富民”模式,受到业界和专家的高度称赞。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景区原住民不断出现新的诉求,我国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原住民的沟通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社区精准脱贫奔小康的政策,进一步让原住民参与景区管理和分享旅游发展成果,从而实现景区和谐发展。
四是加强“智慧景区”理论研究。当前,我国景区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景区发展。我国景区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技术企业、NGO等的战略合作,围绕“智慧景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智慧景区”内涵的认识,逐步建立“智慧景区”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变革和优化“智慧景区”建设路径,努力壮大“智慧景区”建设人才队伍,才能最终实现“智慧景区”建设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