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万众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从圣地延安到古都长安,从节目展演到展览场馆,从大会发言到专家评议,从媒体宣传到街谈巷议,“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最为核心、最具分量的关键词。人民的节日共享人民的艺术,人民的艺术绽放在盛大的节日。姹紫嫣红的艺术之花,把一个意气风发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的中国照耀得更加灿烂夺目。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72位文艺工作者,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他语重心长地讲道:“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两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座谈会的号召,以奋勇的责任担当、澎湃的创造激情,广泛深入到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感受时代的节律,聆听人民的呼声。他们收获了丰富的素材,汲取了飞扬的灵感,夯实了深沉的思想,敞开了广阔的胸襟。一部部精品力作,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中国艺术节是以国家名义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艺术活动。这一艺术盛会,正是观察近年来文艺界创作整体态势、检验一段时间以来文艺创作最新成果的最好机遇。从所有参赛参展作品,特别是从获得文华奖和群星奖的作品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在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正在成为他们最深层次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
历届艺术节的焦点都是文华奖的评选。本届文华奖是按照中央要求修订改善评奖办法、大幅压缩评奖项目、提高评奖含金量后的首次评奖。本次获得文华奖的剧目,或聚焦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或反映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迹、或挖掘个体灵魂的救赎与超越、或表达家国情怀的伟岸与高洁,无不体现出人民利益的至高无上。获得文华表演奖的10名演员,都是长期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用卓越的艺术创造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引起观众热烈反响的优秀文艺工作者。群星奖参赛和获奖作品,着眼广阔的基层社会,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群星奖将文化惠民贯穿于评奖全过程,参赛作品均注重深入基层进行演出,评选过程中,各地共举办展演选拔1.43万场,观众达1083万人次。
在其他门类的艺术展示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也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十一艺节”专场演出是舞蹈节目历史上第一次以组合形式参加中国艺术节,精彩的演出获得了满堂喝彩;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和首次举办的书法篆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统一纳入展览框架,共汇集了近三年来中国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创作的优秀作品1000余件。在活动组织方面,“十一艺节”的人民性充分体现在观众参与的低门槛和广泛性上,形式各异的惠民活动,充分的低价票,农民工、环卫工人、困难家庭、武警部队官兵、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场馆建设者等社会群体的成员,成为各大剧场和惠民活动的座上宾,这一切都表明人民群众共享人民艺术成为艺术节的强劲主旋律。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举办的第一个艺术节,艺术节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地方拉开帷幕,并在享有光荣人民文艺传统的陕西省召开,这一切昭示着当代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赓续优秀传统、推进文艺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决心和勇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从本届艺术节的风采和经验中,汲取更大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辉煌的艺术创造,树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