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资讯 > 延安旅游资讯
穿越1938 触摸圣地延安
2016-10-27 16:27:00  延安旅游局  编辑:秦人

延安1935,缔造一脉红色文化。浴火重生,火凤凰飞起来。

触摸“历史的厚度”、体会“红色的热度”、感受“文化的温度”。昨天,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记忆”陕西行采访团走进延安、铜川。

穿越1938 触摸圣地延安

一条街道,带你穿越至1938年的延安老城,流淌着一首光阴的故事。

一场红秀,梦回1938!炮声隆隆、枪声阵阵,一个个身影,前仆后继,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昨天上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记忆”陕西行采访团,来到红色圣地延安,走进全国首个红色创意文化综合体——延安枣园红色文化广场。

街:看见解放区的天

2016827日,时光倒回,采访团走进1938年的延安老城。走在解放区的街道,看见解放区的天。

身边走过扛着“枪”的八路军战士,路边坐着正在画画的民国青年学生。

“红色延安吸引来了众多的国际友人,他们把延安精神传向了世界,也把交谊舞等时尚生活方式带进了延安,为延安的严肃紧张的战斗生活,增添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讲解员说道。采访团成员也“穿越”地站在雕塑前,和他们跳起了舞。

“前线打日本,后方造枪炮。”打铁铺前,打铁匠光着膀子,挥动着铁锤,在有节奏的打铁声中,挥汗如雨,铮铮铁骨。这是“对敲”的人生,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也不愿打铁。

窑洞的门窗,土黄的灶台,墙角的干辣椒与玉米,连街道里都是土路的样子。街道两边,有酥脆香甜的馃馅店,地道陕北婆姨酒,“南泥湾公社”“,”小八路邮局“,”洛川会议大灶“,”巧媳妇刺绣“……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三哥哥今天上前线……”走两步,陕北民歌飘来,人们纷纷驻足,感受那段激情、浪漫、充满理想的历史与记忆。

秀:少年眼中的长征故事

一声声号角吹响,直插敌人胸膛的大刀寂寥影落的化作背景,心仿佛被什么揪住了一般,有什么东西在闪动。

《延安延安》,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在枣园文化广场东方红大剧院常态演出。

在剧场空间上,舞台和观众席打通成一个整体空间,戏会随时出现在观众的左右、头顶甚至身后,实现人在戏中。它的灵感来自陕北的梯田,每一块舞台板都是活动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

193410月,为寻找父亲,少年阿良踏上了长征之路。飞夺泸定桥,阿良见证了战争奇迹;爬雪山,过草地,阿良目睹了一个个战友的牺牲。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阿良逐渐成长。腊子口战役,阿良勇立奇功,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红军战士。

4D电影《阿良的长征》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讲述伟大的长征故事。将于近期在延安枣园文化广场《长征》4D体验馆与观众见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枪林弹雨、炮火冲天的战争场面,体验红军在绝境中所激发出的超凡勇气。

如今,很多人不懂,为何那个年代会有一帮文艺青年,宁可放弃大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跑到黄土高坡。因为,不懂,所以要去体会。

街区,记者看到,不断地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去追寻叩问当年那帮文艺青年的梦。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用这样的文字来记述她眼中的圣地:“延安像嵌在城墙和山峦里的一颗珍珠。这个城市有杰出人物的自豪感,有横跨狭窄的街道,刻画华丽的大理石牌楼,有双层城墙里的砖房。延安挺立在那里守卫着文明……”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守望这片黄土,传承红色,续写绿色。

延安1935 缔造一脉红色文化

有延安,更有精神。

从南泥湾一个破窑洞里起家,靠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卷烟厂,去年实现税利29.19亿元。昨天下午,采访团走进延安卷烟厂。

破窑洞里起家

1935,不仅为延安,而且为中国革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流水生产线,“机器人”自动搬运……设备、物料等能看得到的东西一切“定置”,就连喝水的杯子也要放到规定的位置。“延安卷烟厂是在南泥湾一个破窑洞里起家的,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退休职工荆希孟忘不了当初的创业情景。“那时候,一口铁锅,一张案板,一把菜刀,八九个人硬是生产出了响当当的‘南泥湾’卷烟。”1999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卷烟厂引进国产ZJ19型卷接机组。

2003227日,再创10小时40分连续运转不停机的全国纪录。

维修工杨喜文也不会忘记,“最开始换成国产机组,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打鼓,总觉得国产机组比不上进口机组。但这些年大家的努力,证明了咱们的国产设备也是杠杠的!”话语间,流露着对国产机组的自豪感。

杨喜文曾带着几个年轻人反复试验,在机器上一趴一整天,错过食堂的饭点是常事,没有自动化车床,仅凭两个手工加工平台进行操作;没有参考图纸,就11测算各类配件尺寸。杨喜文的双手反复打起血泡,最后布满老茧。靠着一股子韧劲,完善了ZJ19设备的性能。

缔造一脉红色文化

有规矩、有措施、有方法、有目标的科学化精细管理成了大家乐于追求的工作常态。这些还不够。在党委书记牛长有看来,“红色”已经是自身的内在“符号”,身处红色土地,聆听红色故事,熏陶红色精神,红色的正能量时时在驱动着他们,这便形成了他们“智行天下,进无止境”的红色文化理念。其一言一行,无不打上红色的烙印。“八一”敬老院,每年都要去看望的地方;张思德墓前,经常在这里举行组织生活;姚店中学,孩子们收到的不仅仅是书籍文具,还有他们的爱心和期望。

在陕西中烟人眼里,延安精神历来是创业之本,守业之基。

浴火重生 火凤凰飞起来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着一袭青花裙。等你。熊熊火焰,灿然新生,火凤凰飞起来!

昨晚,披着晚霞,采访团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耀州瓷故里——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铜川日报、铜川电视台一行人,在此等待采访“红色记忆”采访团,习惯了采访别人,如今成了被采访对象。

亲手描画 新耀瓷熠熠生辉

历史的釉光,闪耀着静穆千秋的神韵;五色的风姿,崭露出震慑人心的大雅。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生产线上,瓷器一一“走”来。从在素烧坯上构图、勾线、汾水到罩釉、烧成,每一步工序足以让人心动。

手绘车间,着一席青花裙,25岁的小肖,正在汾水,聚精会神,全然忘记摄影记者们的闪光灯。

记者莫名地激动起来,甚至有一种冲动——融入到画面中去,一起体会那每一笔的抑扬顿挫,每一色的鲜活动人,每一枝叶的浅吟低唱。

成品展区,琳琅满目的瓷器,在灯光照射下,晶莹水灵,通体透明的酒盅,描金手绘的花瓶,从百余元的水杯茶具,到标价数万元的山水摆件,还有熟悉的身影——国花瓷西凤酒的酒瓶。新耀瓷原来长这样!

铜川飞出个“火凤凰”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国花瓷西凤酒,到2012年底,光国花瓷酒瓶一年用量就达到300万件。

既然要用瓷,为什么不能用我们陕西自己的瓷器?耀州窑在唐宋也达到顶峰,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是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系。出自陕西的国酒,出自秦岭的牡丹,与陕西特有的耀州窑瓷器相结合,才真正称得上相得益彰,真正把陕西文化的元素集于一身。于是,以国花瓷酒瓶为基础,“振兴耀州瓷”的灵感油然而起。

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江波说,宋代的耀州窑堪称“北方窑系”的翘楚,但那时的耀州瓷颜色质朴,主要以黑釉、白釉、青釉为主,颜色单一,造型古朴,且多数被当作生活工具使用。

如今出自“火凤凰”的耀州瓷,在唐彩宋青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而色彩上也不再只是唐三彩瓷、五彩瓷和青瓷,色彩更为丰富,如晶莹剔透的白色、高贵的帝王黄、喜庆的中国红,斑斓的各色装饰图案等。兼具器皿及装饰品的功能,将实用主义与艺术收藏结合。

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文/首席记者姬娜图/本报记者吴岸彪李宗华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