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资讯 > 综合旅游资讯
关中书院发现著名北宋碑刻
2016-10-25 9:51:00   西安日报  编辑:秦人

  一件被遗忘千年的北宋碑刻近日在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现身。撰文者陈抟老祖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为道观、寺庙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碑刻存世两方,此次发现的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碑刻现身关中书院

  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馆长田军告诉记者,在对该院文物遗存进行勘查时,食堂后门侧方堆放杂物处的一块条石吸引了他的目光。拨去杂物和灰尘俯身细看,条石在泥土和油污裸露处,隐约有文字露出。原来,这件碑是1996年4月在原西安师范学院搞基建挖地基时被建筑工人挖掘出土,由于无人能识,便一直被搁置在校园角落至今。

  凭多年研究关中高古石刻的经验,田军敏锐地感觉到此石非同一般,便郑重叮嘱校区管理人员妥善看护,随后对石碑进行了清洗。

  这件碑刻高160厘米、宽80厘米、厚23厘米,青石质。碑额“广慈禅院新修瑞像记”为篆书,左侧斜向右上方不规则缺约50厘米,“广”字左上角稍缺,“院”字失上半字,“瑞”字全失。文首题“华山希夷先生陈抟撰,前乡贡进士杨从乂书并篆额”。碑文24行,楷书,计803字,文中记述了京兆府(今西安市)为广慈禅院新立瑞像(即释迦牟尼像)之事,注明建碑于大宋雍熙二年(985年)三月。

  陈抟为道观撰写碑刻仅存世两方

  田军介绍说,碑文撰者陈抟(约872年~989年)为道教华山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据史料记载,陈抟年少时,“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大约在后周或稍前,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交往甚密,其名大振。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并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今华山“下棋亭”相传为陈抟与赵匡胤以棋局打赌赢华山之处,美谈广存民间,至今尚有“华山自古不纳粮”之说。

  陈抟一生著述颇丰,但是他为道观、寺庙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碑刻存世两方,一为《太一宫记》、一为《京兆府广慈禅院新修瑞像记》,此次在关中书院发现的就是后者。

  碑文堪称唐末宋初“骈文”代表作

  田军表示,作为道教著名人物,陈抟为新立佛像撰文,文中还引用了“十地”、“因空”、“无相”等佛家术语,可见当时佛道两门兼容并蓄之昌隆,又体现出儒释道兼容并蓄的哲学思想,这对研究宋初学术思想的特征及其与北宋理学发展的关系,有突出意义。此碑文系骈体文,词句华丽,气局宏大,堪称唐末宋初“四六文”之代表作品,而文首“华山希夷先生陈抟撰”一句,则佐证了宋太宗赐号陈抟“希夷先生”的史实,故此碑的史料和学术价值不容忽视。

  关于这件碑文的撰刻,清舒其绅修《西安府志》、清李光暎撰《金石文考略》,皆有详细记载,题作《京兆府广慈禅院新修瑞像记》。今人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等据以收录。田军推断历代研究者多依宋代以后流传下来的拓片或前人所录进行编纂,能窥原石碑刻者极少。

  “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广慈禅院在什么地点?这块石碑立在什么位置?”田军研究史料发现,此中“广福禅院”疑为“广慈禅院”之误,广慈禅院的前身即是香城禅院。陈抟由后周入宋,乃以后周皇家赐号“广慈禅院”称之。故可证此碑立于“香城寺旁”(在今西安市安居巷附近)。然立碑的确切位置与出土地点是否一致等问题,尚待考证。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