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了解到,本届艺术节同时举办了“陕西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连日来,包括儿童剧、舞剧、蒲剧、歌舞剧、线腔、秦腔等多形态又具有陕西风情艺术门类演出,在这片黄土地的多个剧院上演,为来自全国的艺术工作者,打开了一面了解陕西艺术的“绚烂之窗”。
众多本土优秀剧目演出
“十一艺节”的陕西优秀剧目展演将持续整个艺术节。截至昨晚,已经有15台剧目隆重登场,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还会有大量陕西创排优秀剧目与观众见面。
这些剧目无论从质量、内容、思想都可谓近年来陕西剧目的精品,比如首个登场的豫剧《秦豫情》,就是陕西省文化厅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该剧在2016“国家艺术基金”年全国几千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受邀进京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这部讲述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灾,众多灾民西出潼关大迁徙,一担两筐逃荒来陕,最终叶落长安的舞台大剧,着重表现了以河南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扁担精神”,也体现了以陕西人为代表的中华大家族相互包容、风雨同担、和谐共生的凝聚力。以创新的舞台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现代戏曲的精彩。
多类型表现形式展现创作硕果
十分难得的是,此次参加展演的陕西优秀剧目包含了众多不同门类,不管是陕西人熟悉的“文化活化石”秦腔、鼓乐,还是极具本土风情的阿宫腔、线腔、汉调桄桄,以及儿童剧、舞剧、话剧这些现代人最熟悉的舞台剧样式,都有所展现。
如本周,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演出的秦腔历史剧《诗圣杜甫》,就让所有秦腔爱好者体验到一场酣畅淋漓的历史大戏。这部由国家一级编剧党小黄创作、特邀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执导的秦腔剧,以由盛转衰的李唐王朝为历史背景,通过泰山明志、长安十年蹉跎、安史之乱、羌村探亲、蜀中岁月、落魄湘江等杜甫一生中几个重要事件作为展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节点,表现了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人文化品格。
演出现场,观众反映强烈,主演苍凉悲壮的演唱和形神兼备的表演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场内屡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丝绸之路”成热点主题
本次陕西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内容主题丰富,既有表现历史的汉调桄桄《韩信拜将》、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又有讲述当代故事的话剧《白鹿原》、秦腔《七彩哈达》,更不乏传承戏剧情怀的京剧《风雨老腔》、弦板腔《范紫东》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加展演的剧目中,有3个都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丝路”也因此成为展演剧目的热点。
其中,由陕西省歌舞剧院的舞剧《丝绸之路》直接对视纵贯千年横贯欧亚的“丝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紧扣“路”的寓意和精神,着力展现“在没路的地方走出丝绸之路,走出生命之路,走出觉悟之路,走出商贸繁荣之路,走出交流沟通之路,走出探寻传播之路,走成文化的纽带,走上精神的高地”这一主题。
大型民族管弦乐《画境富春·丝路长安》则由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和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合作演出,这是两项同获国家艺术基金的作品——《富春山居图随想》与《丝路长安》的首次合作,演出中,南派音乐的柔美细腻与长安乐派的大气磅礴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无限回味,为观众送上一场美妙的音乐大餐。
作为唯一由外地团体演出的剧目,本次展演还特邀了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丝路追梦》。昨晚,这部多媒体交响剧场在西安上演,抒情的音乐旋律,新颖的艺术形式,饱满的音色音响,多变的视听空间,将观众带入奇思妙想的梦幻场景。 记者 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