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资讯 > 综合旅游资讯
挥师西进:红25军的陕西记忆
2016-10-20 7:41:00  三秦都市报  编辑:秦人
红25军领导合影
永坪会师雕塑

    核心提示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作用的红25军。
    激战庾家河、设伏袁家沟口、长安子午镇扩军……长征途中,红25军在陕西留下了许多难以忘却的记忆!
    长征途中成功创建革命根据地
    今年国庆期间,在汉中洋县华阳古镇里的红25军司令部旧址,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长征精神。
    “当时是1934年农历七八月份,红25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近5次“围剿”以后,开始向西部转移,来到了我们这个地方。”今年62岁的张镇义家住红25军司令部旧址旁边,来旧址参观的人多的时候,他就会来到司令部当起义务讲解员。张镇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红25军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队伍。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得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前锋已抵汉中以西的消息,结合中共鄂豫陕省委提出的“要扩大斗争区域”的要求,为配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红25军由湖北郧西地区西进。途中,连克陕西宁陕、佛坪两座县城。党史研究专家姬乃军说,1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陕西蓝田葛牌镇召开会议,总结入陕几个月来创建根据地的经验,并把鄂豫皖省委改名为鄂豫陕省委。经过半年斗争,“成立了10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耕地面积90多万亩,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为红25军反围剿的战斗胜利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红25军的发展壮大。
    设伏袁家沟口 歼敌数百
    红色鄂陕边区苏维埃纪念碑、袁家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红25军烈士陵园……9月28日,记者在山阳县西南部的袁家沟口村采访时深切地感受到,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抹不去这片陕南革命老区当年红色的印记。
    袁家沟口战役是红25军在山阳袁家沟口一次成功的伏击战。l935年6月下旬,为打破敌军对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红25军主动出击,在山阳县袁家沟口设伏,准备消灭跟踪而来的敌陕军警备第1旅。中共鄂豫陕省委组织鄂陕第3、第4路游击师等地方武装和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积极动员当地群众修筑工事,配合部队作战。
    l935年6月29日下午,敌军唐嗣桐警备第1旅返到黑山街附近。为诱敌深入,红25军与之接触后,立即向小河口撤退。经实地勘察,红25军发现小河口地形较开阔、不便设伏,遂向西退到袁家沟口。袁家沟口及其以西的桃园岭一带是一条长约五公里的深沟,沟的两侧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蔽,利于伏击。这一带也是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群众基础很好。军首长当即决定以此为战场。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敌警备第1旅进入伏击圈。河沟里枪声、刺刀碰撞声、喊杀声和敌人嚎叫声混成一片,在红25军将士猛烈的冲杀下,敌警备第1旅士气全无,士兵们纷纷把枪举过头顶,缴械投降。”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8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红25军获得了全胜,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毙伤敌团长以下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余支。
    战斗结束后,根据地人民群众更加热爱红军。广大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救护和转运伤员。在几处红军后方医院的所在地,有不少被红军战士称为“干妈”的老大娘,她们主动地把红军伤员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看、治疗。许多山村的群众敲锣打鼓地把猪羊送到军政治部,热情慰劳红军。袁家沟口区苏维埃政府也召开群众大会,庆祝红军打了大胜仗。
    转战关中 胜利会师永坪
    “我军从杨家斜出发,经石嘴子出山,占领后更子、尹家卫。在后更子、尹家卫、子午镇一带进行扩军,补充物资,威逼西安,扩大我军政治影响。占领尹家卫后,看到了从敌人缴获来的《大公报》,方知我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北会合、先头部队已越过松潘北上的消息。”徐海东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到,当时西安的敌人——于学忠部的一个军,经凤翔、宝鸡西调,毛炳文的部队,也经西南公路西调。当时我们估计:我一、四方面军一定会合北上。因此,红25军在子午镇西二十里处,停留一天,省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了红25军的行动。会议决定:“为配合主力,牵制敌人,使主力顺利完成北上任务,红25军应立即离开陕南西征,陕南留郑位三、陈先瑞等同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
    红25军即由子午镇出发,经虢县、新口子(骆峪口)、佛坪、西江口、留坝西进。在双石铺与胡宗南的别动队四个连遭遇,我军将该敌全部歼灭,活捉胡宗南一名高级少将参议,获得很多情报材料。根据俘获的少将参议口供及其他情报证实:我一、四方面军确实已在川西北会合,先头部队已越过松潘北上,胡宗南部的主力全部西调,堵击我军主力北上,敌人后防留驻天水。得到这个可靠的消息后,红25军决定立即西出甘肃,牵制胡宗南的主力,打破敌人堵击我主力北上的计划。此时正是1935年8月1日,我军在双石铺停留一天,纪念八一建军节和补充干粮,准备继续西进。8月2日即从该地出发,打下两当(于学忠先头部队后退九十里),急向天水挺进,打下天水北关。天水敌人告急,当夜由甘谷急调一个旅增援天水。我军即转向凤凰山、沿河镇,强渡渭水,打下秦安。继向通渭前进,威逼静宁。
    “在兴隆镇休整三天,继续进军,打下隆德,转进六盘山,经瓦亭、三官口,威逼平凉,在白水镇打垮马鸿宾一个旅。继向泾川挺进,在泾川消灭马开基全团……”党史研究专家霍学进说,由于当时不知红一、红四方面军行动方向的准确消息,红25军决定进陕北与刘志丹等会合,即经平凉东四十里铺,强渡泾水,经镇原西峰镇合水转战至陕北延川县永坪镇,1935年9月15日与陕甘苏区的红26军、红27军胜利会师,并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在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中,最先到达陕北的并不是红一方面军,而是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的红25军。它早于中央红军一个月先期到达陕北,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延安大学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说。
    陕甘苏区军民反“围剿”捷报频传
    红25军历时10个月,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孤军远征,转战9000余里,终于在陕北与红26军、红27军胜利会师。就在此时,国民党军为了进一步加紧对陕甘苏区的“围剿”,南线的第67军由中部(今黄陵)、洛川地区北进,第107、117师进驻鄜县(今富县)、洛川等地,第129师一部进驻甘泉;第67军军部则率第129师主力和第110师进至延安。
    面对敌军的“围剿”,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根据第67军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地形特点,决心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安排一部分兵力包围甘泉县城,调动国民党军从延安回援甘泉;主力部队则进至山脉连绵、树木茂密、便于设伏的大小劳山地区隐蔽集结,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的第67军。1935年9月30日,红15军团主力进入大小劳山伏击地域。10月1日,国民党军第110师主力从延安出发回援甘泉,进到三十里铺时,留1个团在该地守备;师部率第628、629团主力通过九燕山后,即分4路纵队前进。当该部队进入伏击地域后,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全歼第110师师部和近2个团、俘敌2000余人。随后,红15军团挥师南下,于25日攻克甘泉以南榆林桥,再歼第107师4个营、俘敌1800余人。
    劳山、榆林桥两战的胜利,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给养,大大改善了红15军团的装备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巩固西北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胜利会师后的两大奠基礼。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来到红15军团,接见了程子华、徐海东、刘志丹、郭述申,给了红25军、西北红军很高评价。至此,作为长征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报记者赵争耀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