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 你是中华民族血脉的澎湃
2016-10-20 7:39:00 陕西日报 编辑:秦人
“咱俩也自拍一张” 从山西看壶口 秋日的壶口 弄潮的游人 位于宜川秋林镇的抗战遗址 激流奔腾 本报记者 韩秀峰 武丹 文/图
文艺评论家肖云儒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的惊叹号;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大动脉,壶口就是这大动脉中最热血沸腾的一段;如果说黄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壶口就是黄河之魂。”
流淌了千万年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滋养了我们民族的先祖,而且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开端。几千年来,由她发源的文明一直渗透在我们的灵魂里。
黄河是我们的依恋,也是我们始终的敬畏。有人说,连酷爱游泳的伟人毛泽东,一生不知游过多少大江大河,甚至还渴望着去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游泳,但他老人家虽然在黄河岸边住了十多年,一生无数次地跨越过黄河,可就是没有游过黄河,足见他对黄河的敬畏。
的确,几乎没人不对黄河表现出敬畏。而这敬畏,不是来自她5464公里的流程,也不是来自她九曲十八弯的壮美奇观,而是来自于一个知名地理坐标——壶口。
在这里,黄河以千里之躯,集千钧之力做了惊艳的一跃,美美地“秀”了一把肌肉。
在这里,黄河展示了她的雄奇,她的力量,她的澎湃,她的豪迈!
在这里,黄河方显她的本色,她的魂魄,她的伟岸,她的敬畏!
黄河壶口瀑布,这一举世奇观就坐落在秦晋交界的秦晋大峡谷。在秋天她最壮观的日子,记者来到了她的身边。
1 在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梦幻里
车子还在山谷间盘桓,远远地就传来了低沉的轰响声,越靠近山涧声音越大,等真正到了,却全然不见了瀑布的影子,只有更响的涛声。站在山头远眺,远处的河槽中不断地升起一团团缥缈的“云烟”,碧蓝的天空也被黄色的气雾所遮蔽,如织的游人拥在峡谷。那里应该就是壶口了。
河床上,兴奋的游客穿上陕北婆姨的装扮,竞相骑在毛驴上合影留念,身后狂热的呼喊声不时淹没在瀑布的轰鸣中。穿过人群,记者挤进最佳的观赏平台,不料刚刚站定,猛然就被迎面喷了一脸的水。待反应过来才发现,眼前的地面竟陷下十几米深,湍急的河水如蛟龙翻滚,惊涛拍岸,血脉喷张般蒸腾着,挥洒着,弥散的气雾几乎遮蔽了视线;抬头再向北望,这才大体看清瀑布的真面目:完全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仰目观赏的垂空水幕,而是从石槽上跃起再砸向更深的槽沟,翻滚间,让人直觉“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望着两边高山间的宽阔平滑的峡谷,在黄河来路的河床上,越远处越宁静,在几百米宽的河床上,她缓缓而流,以扇面的形态滑向壶口的方向。只是越接近壶口越近乎急促,后浪推前浪般地抢着往前涌,“千堆雪”般的白浪滔天而起,又直愣愣地一头扎下去,如暴发的山洪倾泻而下,激起数十米高的水雾,盖住了整个谷底,看不见那激荡的浊流,只听那巨大的声响如万鼓齐鸣,似惊雷滚滚,持续不断,千年不绝,似一曲粗犷凝重的交响乐,好似昭示着生命不朽,命运不屈的顽强精神。
胆战心惊的游客却是激动而雀跃的,在那万马奔腾的想象中,看石槽下游依然弹起又落下的巨浪,在那缭绕的“云烟暴雨”中欣赏艳丽的霓虹彩桥,看大起大落,享云卷云舒,人生也忽然间开阔了许多,轻松了几许。和大多游客一样,即使被打湿了衣裳、脸颊和相机,记者还是不忍离去,趴着围栏不住地感慨“太震撼了!太震撼了!”那一刻,除了这壶口的瀑布,世界仿佛已经不存在了……
到了壶口方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壶口西属陕西宜川,东归山西吉县,双方各自经营,这倒激起了记者的兴趣。当晚10时探过路况之后,第二天凌晨6时,记者就跨过大桥,第一批进入了对面的山西景区。
若依照山势的天然形态,山西这头是看不到水流扎下峡谷的盛况的。然而,精明的山西人在河岸上凿了个石洞,直通石崖下,引得游人二次消费进入洞底,得以仰视瀑布。只见从天际涌来的滚滚黄河夹着滔滔白浪飞流直下,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摄人心魂,浪花浇透了岸边的游人。
沉浸在那动感冲击、雄壮震荡的本真自然的世界里,脉搏狂跳,心脏战栗,钻出洞口的时候,记者的浑身连同思维早已被黄河之水所浸透……
2 在那玉关九转一壶收的成长里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时,曾骑着一条长着翅膀、名曰“应龙”的黄龙来到这里,应龙用龙角猛力抵出一个豁口,黄水便宣泄而下;用龙足一蹬,把地戳了千丈深的洞,洪水有了归宿,这就有了黄河瀑布。
所以,一开始的壶口并不叫“壶口”,而被当地人称作“龙王埽”。
又传,妻子女娇在为大禹斟茶时放多了茶叶,堵住了茶壶口,顺势用筷子通开了壶口,大禹大受启发将治水工程做成“壶口”状,《尚书·禹贡》记载,“黄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便由此得名。
其实,一开始的壶口,也并非今天所在的位置。
《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之灭,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可知,瀑布最早在孟门。
据记载,公元前770年,壶口瀑布紧连孟门,到公元813年,壶口瀑布距孟门北1660米,平均每年向上推移1.05米。依此计算,壶口瀑布的形成已有6.5万年的历史。指着下游斑驳的河床,景区办公室的樊娟告诉记者,壶口瀑布每年以3-7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退却,被誉为“移动的瀑布”,壶口往下达几公里的深壕就是瀑布成年累月推移所留下的。
如今,孟门山至壶口的十里河道狭窄且深,两岸谷石若坠复倚,河中浊流曲折蜿蜒,登高俯视似一条奔腾南去的黄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十里龙槽”。
岁月荏苒,沧海桑田。壶口瀑布这般的自然奇观其实是千万年的地质演变造就的。据考证,在大约一二百万年前的地质时期,壶口之下龙门地区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的相对位移,形成东西走向的断层。自北向南的黄河,流经这九十度的极速转弯和猛扎一口的特殊地形时便产生了瀑布激流,形成了壶口这般壮观、雄浑的美景,有诗盛赞“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随着巨浪长久的冲蚀,在龙槽两边石岸上,呈现着与众不同的大小圆窝,形似“马蹄”和“足印”,深深浅浅的一泓清水经阳光照射清澈见底,犹如宝镜一般,俗称“石窝宝镜”,与“水底冒烟”“旱天鸣雷”“晴空洒雨”“十里龙槽”等并称为“壶口八景”。2002年,黄河壶口瀑布被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址保护区”。
随着导游的介绍,想象着壶口千万年来的造化,记者不禁再次把目光投向那奔腾跌泄的金色瀑布,看着那翻江倒海的泥水,仿佛又听到了《诗经》中那先民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据史载,远古的黄土高原是平旷的,绵延不绝的塬上长满了茂密的森林,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而来的黄河并不浑浊。但随着人类不断地开荒种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侵蚀的速度逐渐加快,水土流失便愈演愈烈,经过水土严重流失的黄土高原、山区,黄河逐渐由清河变成浊流,一路咆哮奔腾,穿峡谷,浩浩荡荡地奔流至此,一头扎进龙槽,怒吼、翻腾……
2014年1月12日,黄河壶口瀑布发生了罕见的凌汛,瀑布被厚厚的冰层所掩盖,冰光闪耀,蔚为壮观。自此,春有凌、夏有洪、秋观瀑、冬冰封,一年四季,黄河永不停止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警示着世人,却又世世代代保护着、庇佑着流域内的子民。
3 在那与民族相濡以沫的涛声里
有人曾这样描述,“在壶口这片黄土地上,抓起一把土扬在空中,落下的都是文化。”
说起壶口文化,恐怕就要追溯到“既载壶口,治梁及岐”的史前文明,追溯到大禹的治水时期。
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4000多年前,地球进入到一个自然灾害爆发的异常期,持续严寒、特大地震、旱涝灾害频频发生,直到夏禹阻治了壶口山洪,其后的1400多年间,黄河再无水患。靠着常年1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水量灌溉,两岸的人们才开始开山浚川,开垦良田,成为播种华夏新文明的首批拓荒者。
近10年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还在此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21处,发掘出20余处用火遗迹,出土2万余件石器。这些文明的生存印记对探索远古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历史发展到黄河航运的鼎盛时期,壶口瀑布也因其天险神工而获得了几世繁荣,成为当地经济史的骄傲,也使得“旱地行船”成为旷日持久的一大奇观。
从秦始皇北征匈奴时起,黄河航运就开始发达。然而当所有的船只经过秦晋峡谷的壶口时,由于落差太大,舟楫难行,上游下来的舟船只得在龙王辿处停下,敬过龙王,雇下两岸百姓抬船上岸到凿出的行船航道上,然后将滚木放到船底,人力拉船在石岸行走数里,绕过瀑布,再将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继续顺流而下。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秦晋峡谷地段航运发达,壶口中游两岸所产的粮食、油料、红枣、瓷器、食盐等都依靠着黄河航运南销,龙王辿成为这一带最繁华的水旱码头。直到咸丰五年,黄河改道,清政府逐令停止漕运。到1938年时,年运货量只有约3万余吨,壶口船运逐渐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偶见乡民用拖拉机拉船,上世纪70年代后,这一奇观彻底消失,空留一张张黄页和一条遍布沧桑的千年古道,让今天的人们在游览之余感叹着不尽的古之幽情。
由于地处秦晋大峡谷,黄河阻断,易守难攻,壶口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隘,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最早的记载,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40年之间,狄人从此进军入晋,唐高祖李渊曾两渡壶口,平息叛乱,创建大唐盛世,宋时的杨家将浴血卫国,明末李自成起义等多次秦晋交织的历史故事都与壶口相关联。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秦晋大峡谷成为陕甘宁边区通向各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走廊,也成为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外侮的天然屏障。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山西,1938年3月19日入侵吉县,当时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率部经小船窝渡口西渡黄河,到达陕西宜川圪针滩,接应伤兵及民族革命大学师生万余人渡河。3月21日,阎率部抵壶口西岸桑柏村休整。期间,选址宜川县秋林镇作为后方基地,委派专人修筑建设。随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省政府各厅处及所属机关人员西渡黄河转移到秋林镇,后勤机关、企业、学校及大量部队也驻扎在以秋林为中心的黄河西岸,山村小镇秋林一下子变成了“小太原”,成为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基地。八路军和晋绥军并肩镇守黄河西岸,依托壶口峡谷天堑,构筑河防工程。从1938年3月到1939年底,日本侵略军对我壶口河防进行了23次疯狂进攻,全被一一击退,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图谋陕北、关中乃至整个大西北的黄粱美梦。
在东距壶口瀑布30公里的秋林镇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遗址,记者重温了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昂扬不屈的民族精神。
壶口不仅造就了那惊涛骇浪的瀑布奇观,她还孕育了一首饱含着民族精神的长歌——《黄河大合唱》。
1938年10月,21岁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壶口,滔滔的黄水,天降的瀑布,船工的怒吼,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1939年1月,光未然在吕梁山行军时不慎坠马,造成左臂骨折,被送进延安边区医院。在病床上,光未然写出了400多行的《黄河颂》,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冼星海在现场听得“很兴奋”,主动要为《黄河颂》作曲。
1939年4月13日晚,《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观众逾千人。这场用木鱼、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使台下发出了狂热而持久的掌声,一夜轰动延安。
从此,在延安的各种集会上,《黄河大合唱》一演再演。据当年媒体报道,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黄河大合唱》闪亮登场,冼星海亲自指挥,毛泽东等出席观看。看完,毛泽东连喊三声“好!”周恩来还为《黄河大合唱》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当时有报纸评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黄河大合唱》以抵御入侵之敌的最强音,激励着万千黄河儿女挺身卫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从此,《黄河大合唱》响彻中外,至今不衰,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在秋天的日暮和清晨里,记者站在飞瀑岸边,听着壶口那怒号的涛声,看着她那奔流不息远去天际的激流,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首饱蘸黄河精神的民族之歌……
4 在那蓄势待发的愿景里
仲秋九月,黄河的水量丰沛,正是观赏壶口瀑布的最佳时节,瀑布前被各地来的游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壶口,不仅是陕西的名片,更是全国的名片,中华民族的名片,需要陕西乃至秦晋两省携起手来,呵护好,建设好,传承好。
令人欣慰的是,以发掘旅游文化为己任的陕西旅游集团,克服重重困难,已与宜川县政府携手,以“托管”形式,对壶口瀑布景区进行升级包装开发。总投资达5.8亿多元,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项目包括改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增设容纳量为4000车位的立体车库,完善区间无缝运营,在齐备的“吃行游购娱”各方面为游客提供最大化的便利。
今年国庆黄金周,游客达到18万多人次,也创下了3.67万人次的单日最高峰。董事长张永红告诉记者,“壶口,代表着陕西人乃至中国人最雄浑、最豪迈的文化情结,壶口的旅游建设要以文化为第一个执行准则,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上去了,旅游就前景无量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划还更加注重植入文化元素。在原游客中心增设“巨幕影院+球幕影院”的数字展示中心,利用游客碎片化的时间将黄河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作以介绍,并将沉浸式动感飞行影院拟拍摄的《飞越黄河》影片以4D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把母亲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壮丽雄伟画卷全程展现,让游客穿越历史般地“钻进”瀑布,走近《黄河大合唱》交响乐团演奏现场,身临其境般地体验黄河,感受黄河。张永红说,在原观瀑舫酒店增设观光平台,并增加防汛指挥和科考功能,让游客在互动性的民俗体验之余也能体验科学的乐趣,在便捷的区间交通引领下,让游客在观赏壶口瀑布之余,还可参观禹王庙和十里长槽,了解壶口的变迁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
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的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中,壶口瀑布赫然在列,愿陕旅集团能给这喷薄又斑斓的黄色生命以重生,把这厚重而又窘迫的民族之魂以重铸。
中华民族因黄河而生息成长,黄河也因壶口而伟岸挺拔;壶口瀑布作为黄河的象征,黄河的窗口,黄河的名片,她激荡着黄河的豪迈,澎湃着民族的血脉,展现着巨人的雄姿,激荡着华人的情怀。
去壶口吧,如果有时间的话。
她不仅可以震撼你的视觉,激发你的豪情,洗涤你的灵魂,甚或还可以还你一个涅槃重生……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
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
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