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资讯 > 综合旅游资讯
“旅游+扶贫”加出致富新风景
2016-10-18 8:22:00  四川日报  编辑:秦人

袁天罡墓地,位于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是当地著名景点。74岁的贫困户刘忠辉在此打工快一年了,主要负责为游客挑选的同心锁刻字。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老人每天忙得连轴转,“来的人排长队,光刻字我每天能挣100多元!”

阆中是旅游大市,拥有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天宫院4A级风水文化旅游景区、构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2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面临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现状,脱贫任务重。为此,阆中提出将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推动“旅游+扶贫”,让贫困群众享受旅游红利。

在阆中,像刘忠辉一样吃上“旅游饭”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数据显示,仅去年该市就依托旅游实现脱贫5100余人,全市减贫总人数13565人,减贫贡献率达37.6%。

A

串珠成链

近郊乡村成景点

刘忠辉过了大半辈子穷日子。孙女儿出生没多久,在外打工的儿子就没了音讯,老两口好不容易把孙女拉扯大。“去年老伴病了,孙女又考到城里读高中,这日子更难过。”

景区发展让老人找到了出路。“工资每天结算,土地也流转给园区,比外出打工强。”对于现状,刘忠辉满意。村里又帮老人的孙女找了份短工。今年暑假,她一直在景区最大的农家乐“向家院子”打工,挣了1200多元。

“道路不通、规划滞后,又缺乏整体营销,这里的旅游一直‘慢半拍’。”天宫乡乡长王毅介绍,过去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干熬”,收入不高。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阆中古城又陷入“请得来留不住”的怪圈。2015年来阆游客达7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1亿元。“相对于不断攀高的游客群体,增收潜力还有待发掘。‘一日游’是常态,游客即游即走,消费形式也较保守。”阆中旅游业业内人士分析。

如何打破“怪圈”、串珠成链留住过路客?阆中将目标瞄准近郊景区,连年加大整体开发和营销推广力度,促进游客分流,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春节,天宫乡开通了至古城的旅游专线,单程只需10余分钟,并依托省级“圣水园农业主题公园”尝试举办农事体验、农事采摘、赏花摘果等活动。“没有大力宣传就已经游客如织,还申报了南充市乡村旅游节。”王毅说,目前该乡140户精准贫困户,绝大部分都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参与旅游,预计今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尝到甜头的不止天宫乡。老观镇大打“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牌,当地数个农家山庄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千万元,帮扶周边贫困群众近30人;构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带动河溪、扶农、妙高等沿线乡镇发展垂钓、露营等农家乐20余家,贫困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B

农旅融合

贫困村拥抱乡村游

10月7日,临近中午,来到沙溪街道办金鼓村“阆苑农庄”就餐的游客已排起长队。“每天接待游客四五百人次,营业额在3万元左右。”老板董泽发笑着说。

金鼓村位于国道212线旁,距离阆中城区6公里,毗邻苍溪县,区位优势明显。但因为缺乏特色产业,村民思想守旧,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0年起,沙溪街道办积极招引业主,将金鼓在内的5村连片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柑橘、蜜柚、松林等,贫困村逐渐变了样。

目前,沙溪街道已建成星级农家酒店5个,乡土农家乐30个,生态农庄3家,撬动民间资本2.8亿元,年接待游客能力达4万人次。金鼓村已申报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贫困户何群华是受益者。在“阆苑农庄”打工每月能挣2500元,加上园区务工和土地流转,何群华的生活已不成问题。而更大的变化来自“精气神”。“搞服务要求衣着整洁、礼貌用语、遵守制度,新鲜的东西太多。”何群华说,她打算国庆节后参加家政培训,“再多学一门手艺。”

金鼓村的探索,给了阆中新的启示:伴随新农村建设提速,能否引导一批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贫困地区,提前规划、主动拥抱乡村旅游?

找对路子,红利滚滚来:裕华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33.3公顷葡萄产业园区,已连续举办两届葡萄采摘文化节。木兰镇依托升钟库区木兰湖水上资源发展渔家乐,带动贫困户增收1万余元,100多人就近就业。

C

民宿+电商

盘活资源持续发展

不光盯着景区和禀赋良好的地方,阆中还在设法盘活更多“沉睡”的村庄。

国庆假期,阆中市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宋海全在朋友圈更新了一组成都民宿酒店的照片:“边看边学边思考,为体验式农居取经。”

这是阆中推进旅游扶贫的新动作。“据摸底调查,阆中市农村房屋空置率在6成以上,而这些老房子恰恰是宝贵的乡村旅游资源。”宋海全介绍,目前阆中已选定一些贫困村农户,将开展试点工作,“尽量保证原本风貌,但庭前屋后与内部设施都已升级打造,并开展技能培训。”同时,阆中还计划以旅游合作社的形式整合闲置房屋,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依托重点景区、农业产业园区或特色旅游商品基地开设星级农家乐。

另一项尝试,则将惠及更远。

10月8日,金垭镇中和大石村第一书记张明胜将代收的200余枚土鸡蛋,交给了阆中市自食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两天内,这些土鸡蛋将装入手工编织的竹篮运往北京市场。“收购价比阆中市内最贵的鸡蛋还贵一元,面向高端酒店、小区,试点两个月供不应求。”

这是阆中正在打造的本地电商扶贫模式。“通过贫困村第一书记收集农户剩余农产品进行特色包装、乡镇统一储存和邮政点运输,最后集中在各大电商平台和景区体验点上线上架出售。”自食农公司总经理赵红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对阆中今年33个脱贫摘帽贫困村的市场调研工作,部分村已启动试点。

目前,阆中已设置农特产品专销点30余处,纳入电商平台销售产品50余种。至今年底,33个脱贫摘帽贫困村将力争全部入驻电商平台。

编辑小议

想法好,也需要小心求证

张杨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把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是可持续的脱贫举措。阆中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创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阆中的做法之一:盘活贫困户的农房,将之加以升级改造,尽量保证农房外观原貌,并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使这些“沉睡”的村庄融入乡村旅游,持续增收。

按照阆中市旅游部门的思路,“体验式农居”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让游客深度融入农家生活,参与农事体验。当地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游客与村民一道,放牛种地、打鱼养鸡、施肥摘果,同享农家菜肴、同住农屋农舍,没有电脑和WIFI,甚至不携带手机。

目前该市已经在试点,选择了柏垭镇碧云村1位贫困户的农居进行打造,最大限度保留了农村老房的风味,而选择的这户贫困户也是人穷志不穷,非常爱干净。

盘活农房打造乡村旅游,让贫苦户多条增收渠道,这个点子有新意,但,疑虑也在此。

首先,要发展乡村旅游,不是纸上谈兵,需要许多先决条件,便利的基础设施、风景宜人、业态打造等不可或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引来人气。

而现在阆中打算实施试点,并不完全是景区和禀赋良好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打造才能让贫困户的农房在众多农家乐中脱颖而出呢?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打造普通业态,然后将农民的房子修旧如旧,没有自己的特色,游客凭什么愿意来呢?人不来,自然也达不到让贫困户脱贫的目的。再者,贫困户的农房年久失修,改造难度大,投入的资金肯定不少,因此更需要在打造之初就做好预算、做好规划、加强特色。

看得出来,当地对这个想法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因此才先在一个村一位贫困户的农居上试点,等摸索出经验和标准后再逐渐推广。这样的谨慎值得点赞,再好的想法都必须要经过小心求证。

点击查看pc网页

相关链接: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微博互动平台:
新浪: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号:18966730327 。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