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往日沧桑雄浑的墩墩梁烽火台被推掉,本已令人扼腕长叹,如今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今年3月,被破坏的遗址上被人为地堆起了一座土山,冒名顶替原来的烽火台。
目前,墩墩梁烽火台修复工程被叫停,相关责任人作出深刻检查,海原县将被毁烽火台作为文物保护永久警示教育基地。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相关文物保护单位了解到,像墩墩梁烽火台这样被人为破坏,又野蛮补救的保护行为并非个例。一方面,一些文化遗址一旦遭到破坏,其修复过程艰难,且很难恢复原貌。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现状依旧不容乐观,“一边保护一边破坏”的现状让文物部门持续阵痛。
被毁烽火台上堆起克隆文物
墩墩梁烽火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境内,是宁夏境内明代长城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烽火台之一。2015年6月,该遗址在当地水务部门的施工过程中误被推平,只留下一段残墙。该烽火台被毁一个多月后,在文化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海原县水务局擅自动用大型机械,在烽火台遗址施工,仅用一天就在原址克隆了一座“烽火台”。当地文化部门责令停止施工,但为时已晚。
海原县文广局负责人告诉媒体,墩墩梁烽火台被毁后,当地已报请银川市文物局专家制定了抢救性修复计划书,但由于成本过高,至今没能按照该计划进行修复。事件发生后,海原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县水务局、文广局关于此事的汇报,水务局、文广局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了深刻检查。会议决定,水务局、文广局对烽火台修复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严重滞后,县政府分管领导及水务局、文广局主要负责人向县委常委会作出书面检查;要求文化部门邀请自治区文物专家对被毁烽火台的修复工作提出具体方案,责令水务局尽快将被破坏的墩墩梁烽火台进行围栏保护,制作警示牌,使其成为海原县文物保护永久警示教育基地;要求文化部门邀请自治区文物专家指导制定和完善全县文物保护措施,按要求限期开展保护工作,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据了解,古长城遗址一旦遭遇破坏,其修复过程艰难,且很难恢复原貌。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自秦至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址。
基层文保部门守护力量单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墩墩梁烽火台被毁事件并非孤例。在银川市文物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局先后对地藏寺内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对某公司在镇北堡保护范围内建设信号发射塔的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夏陵重点保护范围原始环境风貌遭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取证,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破坏行为。
去年7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银川市兴庆区黄河东岸的横城堡差点就遭到人为破坏。横城堡管理机构擅自在城堡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违规进行建设工程,经人举报,银川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对已经开挖的工程现场执法,及时制止了一次破坏文物的行为。
“现在是哪一个文物点出现问题了,我们才逐级向上反映,问题发现方式有限、时间迟缓。目前,缺乏一个全域性合理保护规划来统筹文物的保护工作。”银川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说,如今银川市文化遗址普遍处在保护监管非常不力的境况中。除有级别的文物点配了专门机构进行保护外,绝大多数无人管理。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文物点非常分散且偏远,地域环境差,工作人员缺乏,因为长时间不维修,日益残破,损坏严重。“我们发现一些文物点人为破坏比较严重,比如一些‘驴友’喜欢冒险,把车开到长城上,直接造成文物本体损坏,之前辛苦修复的劳动成果瞬间化为泡影。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能主动参与文物保护,提高个人和集体的文保自觉行为。”一位基层文保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宁夏许多市县文保部门现有人员太少,守护力量单薄,尤其是各级文物管理部门严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一些地区连专门的管理机构都没有。像贺兰县境内文物点不少,但没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只是临时设了一个科室,负责人还是兼职的。再加上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的保护,出现像墩墩梁烽火台这样野蛮破坏和野蛮修复的行为也就不足奇怪了。
破解文保困境应加大多方投入
通过对文物保护工作情况的采访,记者得知,在外人看来,文物保护社会效益低,甚至认为文物保护单位只会花钱。面对困难重重的现实情况,文物保护工作者期待地方政府能更有所作为,也期待文物保护工作能破风前行,迎来发展的春天。
银川市文物管理处的负责人记者,仅靠每年政府财政部门拨款和相关补贴,难以支撑银川庞大的文物修复保护工程。如三关口明长城大遗址保护项目中,由于很多烽火台在500多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下残损不已,2014年年底实施了抢险加固一公里工程,光是拉网围栏、墙体修补、树立保护标识等就花费不菲。银川这么多珍贵的文物,哪个挖掘起来都得精耕细作,哪个修复起来都得小心翼翼,更不要说其他涉及高精细工艺的文物修复,财力投入需求更高。
“每一件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保护不当、保护不力都会使其消失匿迹、不可逆转,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就无从谈起。”银川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2005年至今,银川市文物维修专项资金投入达1000多万元。今后,银川市将继续坚持将文物保护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编制城乡建设规划时,把文物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文物部门体制改革,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把文物保护纳入领导责任制。坚持“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以历史文物资源为基础,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文物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为熟悉和掌握全市文物流通领域的现状,文物部门还将继续对各文物点、文物经营市场进行走访排查,建立资源库。此外,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基本建设关系,做好地下文物发掘与保护工作。提高文物利用价值,以文物为桥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银川市还将利用建筑工地巡视、文化下乡、“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月等活动,深入城乡各地,广泛宣传文物法和文物知识,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