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热门景点之一,南锣鼓巷一到节假日就是人山人海。昨日,东城区旅游委发布通知,因南锣鼓巷目前游客人数严重超出景区承载能力,自4月25日 (下周一)起,南锣鼓巷将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同时,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不过,东城区旅游委表示,普通游客不会受影响。
南锣鼓巷本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韵味深厚的街区,人们可以在保存基本完好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里悠然游走,体味闲适优雅的老北京生活。但是当乌央乌央的人流涌入狭窄逼仄的胡同,让人们转个身都困难,所谓的“闲适”也就无从谈起,而老北京味道也只会变成人挤人的汗味儿……
人太多不仅仅影响游客的感官体验,也会给街区风貌和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南锣鼓巷和围墙圈起来的风景区不同,这里本就是一个居民区,很多住户还在这里生活,如果一到节假日出了家门就给挤回来,搁谁也受不了。
让南锣鼓巷的人少一些,游客多一点悠然漫步的心情,居民多一份安详平和的生活,这当然是必要的,不过暂停接待旅游团队所能起到的疏解效果还有待验证。
一方面,那里毕竟是在交通便利的城区,既不需要门票又没有营业时间的限制,跟团赴京旅游的游客完全可以在白天参观完长城故宫之后溜达着前往;另一方面,早有导游对媒体表示:不让旅行团进,那我们导游就在外面等着,如果周边不允许停车,可以把车先停到更远的地方到点儿再过来。
此外,现如今南锣鼓巷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人多。去年7月本报曾报道说:由于商业味太浓,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未能进入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名单。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历史上这些地方原是居住区,过多的商业开发并没有使其得到原汁原味儿地保护,没能反映出原有的价值特性和历史定位。
对此,《北京日报》也曾报道说南锣鼓巷“京味儿无处觅”:与日俱增的高租金和恶性竞争,导致创意小店和特色静吧纷纷搬离了南锣鼓巷,剩下的则多是以暴利为主的业态。明显的低端化趋势让南锣鼓巷离人们心目中的老北京胡同越来越远。游客告诉记者:“风尘仆仆来到南锣鼓巷,有点失望,体味不到北京老胡同文化,感觉是在逛买卖街。”
所以,南锣鼓巷需要的恐怕还不仅仅是对团队游说不,而且是一次更全面的规划整改、更科学的优化升级。“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也好,主动申请取消3A级资质也罢,都可以当成一个契机,让南锣鼓巷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首先,现在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说好听点是“中西合璧”,但也可以说是无序混搭、特色丧失——去过丽江古城、周庄水乡、阳朔西街之类的地方以后,再回北京来这些胡同转转,往往会产生“穿越感”,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和一些“创意小店”的老板聊过之后,笔者发现有些店铺还真的是“连锁店”,在上述地方都有分店……
要搞出真正的北京特色,打出京味儿名片,显然需要更多的引导。比如说,如果是真正的老北京手艺人、地道的老北京小吃要在这里落脚,不妨在租金上给予补贴。
此前《光明日报》也曾报道了南锣鼓巷所面临的一些尴尬问题,比如说当记者游走于南锣鼓巷片区的16条胡同中,发现虽然南北走向的南锣鼓巷已经商铺成排、游人如织,但周边胡同的诸多文化遗迹并未开放,游客也寥寥无几。
南锣鼓巷拒绝团队游客是因为人太多,但如果把诸多游客分流到该片区的16条胡同中,游人或许就不会那么摩肩接踵了。而且,有了僧王府、蒋介石行辕、茅盾故居、镶黄旗官学、荣禄府花园、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婉容故居和花园、文煜宅、可园等诸多具有文化底蕴的景观支撑,“文化味”也就可以和“商业味” 一较高下。
本报评论员 庞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