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道》:礼敬三秦文脉 坚守精神家园
编者语:
作家阿莹先生多年来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多篇被收入全国年度选集和中学生课外读物。著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剧作等十余部。其中,《俄罗斯日记》获冰心散文奖,《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和优秀编剧奖,并获曹禺戏剧文学奖。阿莹的散文文笔斐然,独有见地。2013年,我省三十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隆重启幕,作者在躬身实践、辗转现场的同时,一路体察思索,行诸笔底,遂成一部厚实的地域历史散文集《大秦之道》。书中收录的51篇美文,悉心搜寻文物遗存背后的故事,体现着作者对三秦文脉的礼敬与挚爱,对精神家园的坚守与追寻。今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阿莹新作之际,《陕西日报》特选出其中两篇,以飨读者。期望这些文字,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滋养和愉悦与感动。
司马道之上
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拜谒过韩城的司马迁祠了。
我每每来到塬下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斜斜的司马道,那条古道倚靠在高高厚厚的黄土塬畔,有九十九个台阶,从塬下一直伸到司马祠的门前,敦厚的石板已被经久不息地踩踏变得坑坑洼洼,光滑的或粗糙的石阶尽显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似乎每一层台棱都会找到历史凝聚在瞬间的慨叹。也许是坡度太陡的缘故,也许是朝拜圣贤的心境使然,有人会爬得气喘吁吁,累得一步三晃,想扑倒在石阶上向塬头的太史公倾诉心潮;有人会登过几十阶便坐在路边的石墩上,手抚粗粝的石板,用心体会激荡的风云在这儿冲刷过的痕迹。待终于踩上最后一个石阶,目光直直地盯住门楣上“司马迁祠”四个大字,便忍不住想扑通跪下了。
那凛冽的风雨竟把司马迁祠的门楣和外墙撕扯得斑斑驳驳,让人一下子涌满对伟人悲壮命运的感叹,亘古的故事依旧在重重地敲击着心扉,所有善良的人心都会被紧紧攫住,巨大的屈辱毁掉了司马迁本来坦荡的前程,却造就了一代伟人的品格德行。可能人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巨擘,知道司马迁是承受着腐刑的剧痛完成了《史记》创作。如今,笔者冷静思考两千多年前的那桩汉朝血案,司马迁谏言李陵投敌的真伪惹恼汉武帝,竟让一介男儿在丧命和腐刑面前做出选择,囚笼木枷,孤影孑立,狱卒呵斥,一定把司马迁的心绪蹂躏得死去活来。那汉代是一个崇尚勇士的时代,仅仅为个猜忌都可能引颈自刎,一死了之完全可以成全太史公的凛然英名,但他选择了难以想象的“苟活”,以期为未竟的事业献身。可想,那个选择的过程实在是太残酷了,应该是司马迁一生最为痛苦的历程,痛苦得让今天的人们设身想想便不能自抑,选择活比选择死更需要胆略和勇气,这也就是一代伟人给后人留下的生命启示!
轻轻地迈进祠院,千年碑碣尽在称颂司马迁的品德,近代那首五言诗也许最为代表了:“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实,受刑之后的司马迁面对悲惨的最好解脱就是沉浸到书堆里,忘掉痛苦,忘掉屈辱,解析三皇以来的沧桑世事,成就一家之言的宏图伟业。君不见伴随着《史记》的完成,太史公的光芒便一下子照亮了中华文明的过去和未来,从此哪位文人墨客敢不读《史记》,而一杯浊酒妄论英雄啊!
踏过一道道古柏树影,一座千年古墓凸现眼前。这座古墓相传是西晋人建造,元朝人又做了修缮,而我以为司马迁刚刚仙逝就有人在此立碑崇拜了,后人依碑堆冢敬为祠堂。也许是体会司马迁生前拮据,所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古墓外形,酷像汉代的陶仓,圆顶露檐,砖石环箍,一圈还镶嵌着十二块八卦图碣,透出玄妙的文化意蕴。最为称奇的是坟头正中还罕见地长出一棵古柏,分出五杈,形如虬龙,尽管不很繁茂,却也鲜绿可人,直让人感觉司马迁的精神不死。而且一圈灰墙竭力将灵丘紧紧护住,就像伸出的臂膀紧紧抱住了自己的孩儿,拼死抵挡着来自东南西北的风雨浸淫。
可谓:一抔黄土掩忠骨,世代文墨三垂首。
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越过垛墙,忽然看到浩瀚的黄河在司马道左边缓缓流过。我不由地定睛望去,黄腾腾的河水宽阔得一望无际,水面上腾起的一层薄雾正悬浮在河道上,浓浓淡淡,缥缈如烟,使得远远近近的山野笼罩了神秘的氛围,若不是对面山黛轮廓可见,似恍惚见到了大河入海的盛景。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神奇?一直奔腾喧嚣的黄河似乎知道有位巨人躺在前方右岸,生怕惊扰了太史公的灵魂,跃过禹门口便陡然把行进的节奏慢下来了,慢得那河水像停滞了,变得雍容而又温顺地逶迤而来,似以大自然特有的方式向司马迁致以不息的敬意,就连那几只稀疏的小船也在几近凝固的河面上书写着今日的颂歌。
我的视线移到司马道的右边,黄土崖下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桑田。此时此刻,正是小麦收割的时节,黄波荡漾,薄雾袅袅,忙碌的收麦人与机械农具相伴,在阡陌间点缀出田园的拙朴。特别是那黄黄的河水又与那黄黄的麦浪影影绰绰地融会起来,犹如母亲在抚慰庄稼地里的儿女。劳动人生活得简单而自在,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有收成,挥镰的汗水是拒绝墨客和达官哀叹的。当地人说偶尔也会看到风声骤起,排排浊浪从天际耸起冰河铁马般席卷而来,但是扑到岸边却又缓慢下来,似以敬畏之态拥吻着黄土堤岸。我终于明白,多少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对黄色有这般执著的偏爱,历朝历代黄袍加身,几成尊贵的象征,实在是黄河是黄土地给予的启示呢。
面前的司马古祠雄奇壮观,都是因了司马迁凝聚的气场使然矣。我恍然大悟,站到这儿可观烟云变幻,可望稻波麦浪,可察萍沬风起,可叹世间万象,可望大地曙光。其实,两千年前的司马迁就是为《史记》而生的,后人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实在精准绝妙。而脚下这条斜倚的司马古道,恰是一座巨大的无字碑了,敦敦实实地靠在黄河岸边,向人们述说着永远也磨灭不掉的史迹。所以,司马迁擎起的中国文人不屈的精神,就从这条司马古道出发,浸润了关中平原,也浸润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正是:风追司马一辈辈,生生不息谱华文。
那东汉的太史令班固,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一定站在这片塬上眺望过芝水河畔的村落,为西汉修史的念头也许就是从这里酝酿,经过二十三载的日夜煎熬,一部划时代的《汉书》从此被奉为经典;
那唐朝的丞相杜佑,也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也可能大步攀爬过这条司马古道的,也许就是在踏阶过程得到的激励,他开始梳理黄帝以来的典章制度,一部《通典》耗时三十六个春夏秋冬,一经问世便震惊了朝野;
那唐朝的令狐德棻,也是司马迁的关中乡党,也可能凛然走上司马古道遥望水岸一色的壮景,萌发了为北周立传的志向,秉笔七年,疾书不已,毫无悬念地成为我国二十四史里最为精彩的华章;
与那司马迁仅一河之隔的北宋丞相司马光,也一定小心翼翼涉过黄河,心绪浩然地登临过司马古道,眺望经久不息的沧桑河道,把胸怀和志向都凝聚到笔端,回乡赋闲十五年,竟创编了一部《资治通鉴》,为当朝和后世奉献了一份治世真言……
是的,多少年来司马迁用血泪凝成的笔墨,静默无声地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每一根神经,也挺起了中国文人坚韧的脊梁。我于是告诉韩城人应以司马祠为中心,创立一个极具文人情怀的景区,为中国的文史大家造像,为人类的文明积淀喝彩。是的,记住历史才会珍惜今天,中国人是都应该到韩城来的,拜谒司马祠,走上司马道,临黄河之雄风,沐田野之烟云,也许还会孕育出一个超级的灵感……
阿莹
2015年4月20日于新城
城郭之祭
在西安生活着很多痴迷汉朝的人,他们时常穿着汉服招摇过市;时常又集聚在一起朗诵汉赋;还有些人对汉朝的嗜好深入骨髓里了,常常会跑进那片花团锦簇的汉长安城里,喊几声秦腔,唱几句民谣,洒一串泪水,直闹得人心里酸酸的,才三步一回头,慢慢离开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地方。
他们,就是曾经生活在遗址区里的百姓们。
这些已经搬离的老百姓别看没有什么文凭,但汉朝的故事知道得比教授还多。那天他们带我去看整理出来的遗址,一进入那片弥漫着历史气息的土地,忽然见到一大片婀娜多姿的虞美人,那花儿亭亭玉立头鬓相磨,宛如一张张娇美的笑脸,用妩媚把喜好觅古的人簇拥起来,真似坠入了甜腻的温柔之乡。顺着花径指引,我们看到平坦坦的花地凸起一处高台,倔强地弓起头来雄视四方。一条木质的廊道将人们带到土台顶部,上面已铺好一层厚实的木板,原来这就是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宫前殿,但那巍峨挺阔的殿堂早已不见踪影了,只剩下人们精心清理出来的一方方土台,昭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当然也还可以从许多汉赋中一窥昔日的壮丽巍峨。我想,脚下这块厚厚的土基,是一定见证过宏大世面的,那年汉武帝为大将军卫青饯行,旌旗蔽野,号角震天,二十万雄师誓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为年轻的勇士霍去病壮行,刀光剑影,英姿飒爽,只四百铁骑就敢直插敌营,把大汉威名远播漠北;也是在这座大殿里,汉武帝为平定西南大小藩国,决策在长安城西南引沣河之水,围堰一个三万亩的水面,谓之昆明湖,专事训练汉家水军,从此把大汉的管辖范围扩展到西南海疆。
但遗址人告诉我当年汉武帝征西有成,还是要归功于一个持汉节出使西域的汉中人。在这未央宫门前,汉武帝曾为张骞出使西域举行过壮行仪式,但这个仪式远没有征伐大漠隆重,出行的队伍也只有一百多随从,两百多匹战马,汉武帝期望能够联络遥远的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经久的骚扰。但这个简单的仪式还是被史家记下来了,十三年后当张骞再返长安,只剩下一名随从,汉节也稀疏得鬃毛难觅,但他带回了西域的风物别情。
遗址人自信地告诉我,那时班师回朝的各路英雄,是一定会受赏于前殿廊下的,也一定会在庆功宴上唱得酒酣耳热,即使宫女侍卫碎步匆匆,也搬之不及珍藏的美酒。盛大的伎乐也一定从殿里排到殿外,歌舞升平,香艳十里。那年月好大喜功,值得畅饮的壮举实在是太多了,只是不知道这厚厚的土台是否还散发着当年渗入地下的酒香,不知道宽宽的廊道能否听到当年羯鼓的回响。饶有趣味的是,张骞后来随军出征接应不力,官爵被剥,但汉武帝惦念西域的地理风物,依旧会唤来张骞商讨对策,显出了一代天骄的胸怀与胆略。后来,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执意把友谊的种子播撒到草原戈壁,从此沿着这条曲曲折折的道路,胡菜胡瓜胡糖涌入长安,繁荣了长安城里的东市和西市。后来的史家便把张骞出使西域誉为“凿空”,西方人千年之后才从这次壮举中发现了丝绸之路的奥秘。
我们从那前殿土台下来,南走好一阵儿,一条高高的土棱横在面前,若不是遗址人介绍,绝想不到这会是汉长安城的南城墙。跃上高高的废墟,抬眼四望,尽是现代的水泥建筑,高高低低地拥堵住人们的视线。然而遗址人又指着远处说,那南城墙外还有处“社稷”遗址的,后来这个词演绎成国家的代称了。其实在汉代,就是祭天神和五谷的殿堂,隋唐以后其功能又被天坛和地坛取代了。再远处还有“辟雍”和“明堂”遗址,那是祭祖先和祭五帝的地方,如今已被压在沉重的水泥板下了。想那张骞出征之前,是一定要赶到这几处地方祭拜的,祭天地祭祖宗祭平安,从此便把国家社稷和宗族教谕深藏心里,不论旷野遇险,还是路途苍茫,长安明月便挂在心境中央不离不弃了。
然而,那位遗址人告诉我一个刚刚过去的秘密,绝对的令人匪夷所思,那张骞的壮举两千多年后,几被人淡化得视为平庸了,有人居然在丝绸之路的申遗报告中,将起点长安变成了“起始段”,这三个极具创意的方块字不动声色地模糊了汉长安城的作用,也让裸露的未央宫一脸无奈。似乎丝绸之路从哪儿起步竟成了一堆乱麻,从哪儿抽出丝来都顺理成章。其实,历史就是由一系列的标志性事件来递进的,黄金商道无疑是张骞从长安起步的。但是这个尴尬的呼唤并没有多少人注意,终于从北京传来一个洪大的声音。于是在迪拜召开的世界申遗大会上,专家们一致要求把丝绸之路的起点改为“长安”,使得这个由国人自己酿造的混浊最终在丝绸之路的另一端澄清了!
但这片土地曾经的主人至今仍耿耿于怀,他指北边那片花海竟是当年后宫的所在地。我想,那成千上万的嫔妃们怜爱的笑脸是不是会顺着花径爬上来,也在为还原历史而欢欣呢?这当然是一个幼稚的猜想,但我从遗址人滔滔不绝的叙述中感觉对汉长安城最为关注的不仅仅是考古人,还有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百姓。其实汉长安城早在东汉就成了百姓的居住地了,已经形成了七个宏大的村落。遗憾的是为了凸显汉长安城的壮阔,一排排错落的民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荡然无存了。遗址人向我形象地介绍着那个刻骨铭心的无奈,屋檐倒了,坟地平了,田园消失了,很多人对这个过程有着痛楚的记忆,他们如今居住在远远近近的安置房里,却常常会在进城途中,神差鬼使地绕道这里,踩着破碎的童年记忆,漫无目地呼吸一点曾经熟悉的气息,走着走着眼泪便情不自禁地落下来,落到苦涩的嘴里。是啊,祖先在这里,根脉在这里,一千多年的村落在这里!我忍不住替他们抱怨,汉长安城的确不是孤立的宫苑,是城与郭的联合体,我们可不能只关注皇家的宫殿、别院和风物,那气韵生动的民居同样存储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如果当初把这七个村落的祠堂、照壁、木桥和村规小心存下来,不是可以更完整地记述汉长安城的沧桑脉络吗?
然而,那遗址人把我领到一棵茂盛的榆树前说,这是他们村子唯一的纪念了,现在消失了的七个村落都找到尚存的七棵老树,村人们常常会不约而同集聚到平坦的“村落”里,围拢在古朴的树冠下,抚摸着树上的枝杈和皴裂,向孩子们讲述已经“粉碎”的家事和村史。而且,在清明那天很多人会来到老树下,用粉笔绕着老树画个圈,然后点燃一沓沓麻纸,再点燃三支香烟敬到树下,以寄托并不遥远的思念。是的,那皇家的明堂和辟雍不见了,而老百姓心中的明堂和辟雍还在,就是这七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啊,他们在这里祭天祭祖,也祭奠永远逝去的村落……
阿莹
2015年4月23日于新城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 ·青春喜剧《徒弟》泉州开机 首日大戏潘霜霜战天泽
- ·陕西省旅游局调研督导咸阳市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 ·美原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
- ·陕西省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假日旅
- ·从西安“城市会客厅”开始 漫步大唐盛景
- ·陕西乡村游冬季遇冷 该如何“保暖
- ·临潼:加强旅游景区餐饮监管 全力保障游客饮食安
- ·汉中打造智慧城市城区可免费上网 后期将扩大范围
- ·糖画指尖 百态世间
- ·南果北种在杨凌获得成功
- ·杨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 ·一部关于咱富平老城的电影,着实令人着迷!
- ·安康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申请创建国家
- ·陕西勉县“四个结合”力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黄陵:坚持以“文”兴“旅” 着力打造全域旅游
- ·陕西开展冬季旅游安全检查
- ·【旅游动态】陕西省旅游局与陕西省体育局签订战略(图)
- ·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 ·陕西渭南: 新老景区融合发展 寻求全域旅游“新
- ·景区主推冰雪主题 冰雪游成体育旅游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