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手机版
三秦游资讯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陕西民俗 | 图片美景 | 旅游线路 | 文化三秦 | 旅游视频 | 文化游 | 专题 | 租车 | 导游 | 评论
陕西名人 | 陕西知道 | 陕西美食 | 宾馆酒店 | 旅游攻略 | 陕西景点 | 景点门票 | 旅行社 | 特产 | 精品 | 论坛 | 团购
首页 | 综合资讯 | 西安资讯 | 宝鸡资讯 | 咸阳资讯 | 铜川资讯 | 渭南资讯 | 延安资讯 | 榆林资讯 | 汉中资讯 | 安康资讯 | 商洛资讯 | 杨凌资讯
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旅游资讯 > 正文

老木匠手工造马车

2016-10-21 8:26: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造好的马车成了村里的稀罕物 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它曾出现在《白鹿原》中,白嘉轩坐着它,娶过七房女人;它也曾出现在《红高粱》中,余占鳌坐着它穿过高粱地,马鞭一响,神气十足。如今你以为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再见到这样的老式马车了。先别急,就在白鹿原上,木匠老姚用了3个多月,复原出了这架马车。
    昨天下午,西安白鹿原上的狄寨南大康村,柿子树下,风轻云淡,村里不少人赶来,想一睹马车的风采。
    马车近1米5高,两个大轱辘上箍着铁圈。“当年娶媳妇,马车上挂着红绸缎,前面两匹马拉着,神气得很。”村里一位大爷凑到跟前,像是欣赏一件艺术品,“好家伙,逼真得很。”然后,一阵大笑。
    在这个典型的关中农村,但凡上年纪的人,对马车都再熟悉不过。大家说,马车是过去主要的交通工具,拉粪拉粮拉麦子,谁家都离不开它。
    老姚67岁,父亲就是木匠。复原马车的想法,萌发于今年7月。当了一辈子木匠,老姚希望通过做一件实物,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耕文化,了解祖辈父辈们生活的艰辛。
    其实,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三轮车的逐渐普及,这样的木轱辘马车已经消失了。老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复原的真实性。“有的是看书查资料,参考一些旧照片,有的是靠个人记忆。”儿子姚东博说,复原这么大的马车,考验的不仅是手艺人的耐心、经验,更是技术,“你可以仔细看看,没有用一颗钉子。”这种榫卯组合的结构,正是中国传统手工的重要组成,它的巧妙处在于,所有木头与木头的连接处,都采用凹凸结合,高与低、长与短,互相支撑,彼此受力,磨合时间越久,越紧凑。
    老姚说,一辆马车的载重最多时超过1吨,如果用钉子钉,很容易导致车身变形,甚至压垮。
    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为了真实再现木轱辘大车的全貌,他专门在铁匠铺订做了大车的铁环、铁钩等,仅所需的杨木、槐木等硬木料,就有一方多。最难的是做车轱辘。每个车轱辘的直径达1.35米,由18根辐条和108个铆钉支撑,“因为是榫卯结构,你必须要精确计算出每根辐条的角度,稍微差一点,就不能和车辕吻合,圆就变形了。”老姚得意地告诉记者,这辆马车长4.6米,宽1.3米,高1.4米,仅一个轱辘就有100多斤重,不仅可以观赏、收藏,也可以使用。
    老姚觉得自己一生经历虽然丰富,可是真正值得骄傲的作品并不多,这辆马车有年代感,有文化传承,算是可以引以为傲的。夕阳西下,老伴端坐车上,老姚斜跨车辕,悠闲地吹起了笛子。他说,等将来配上合适的牲口,打算带上老伴,也来个“自驾游”!
    本报记者宋雨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189667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