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手机版
三秦游资讯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陕西民俗 | 图片美景 | 旅游线路 | 文化三秦 | 旅游视频 | 文化游 | 专题 | 租车 | 导游 | 评论
陕西名人 | 陕西知道 | 陕西美食 | 宾馆酒店 | 旅游攻略 | 陕西景点 | 景点门票 | 旅行社 | 特产 | 精品 | 论坛 | 团购
首页 | 综合资讯 | 西安资讯 | 宝鸡资讯 | 咸阳资讯 | 铜川资讯 | 渭南资讯 | 延安资讯 | 榆林资讯 | 汉中资讯 | 安康资讯 | 商洛资讯 | 杨凌资讯
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旅游资讯 > 正文

长征很苦 胜利很甜

2016-10-20 7:45: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本报记者 齐小英
    编者按: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如今,虽然许多老红军早已故去,但长征路上一个个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的故事仍历经传颂,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仍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红军遗孀和后代,听他们讲述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真情实感和“一辈子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终生牢记“红军的本色不能丢”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航工业庆安电控公司老干办主任王建辉撰写出版的《羌山雄鹰太行忠魂——回忆我的父亲母亲》一书,饱含着对父母深切的怀念和感恩之情。作为红军的后代,从小听父母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红军的本色不能丢,红军后代不能给红军丢脸抹黑。
    10月10日早8时不到,王建辉就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的以太行山为背景的红色封面的书籍十分醒目,他说,花了几年时间收集、整理完成的这本书,也是一大家子人的共同愿望。
    “父亲跟着部队走过三次草地、翻越夹金山都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认为,自己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就是参加了长征。”翻阅着书中父亲的长征片段,王建辉深情感慨,他说,父亲王世明是羌族人,1920年6月出生于北川县马槽乡,到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时,家中10个孩子就只剩父亲一人,其余的都因故夭折。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原本恋家的父亲毅然决定加入红军。
    红军队伍里没有干部战士之分,大家都情同手足,共同的信念就是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部队在1936年6月过草地时,王世明看到时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的王树声身背七支步枪,他是把体弱战士的枪都背在自己身上;过水草地时,王世明不小心把粮食弄丢了,连长“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的话让他永生不忘,树根、皮带和野菜伴着稀汤的饭粒,让他们活着走出了草地。
    “我的儿子小时也常听他爷爷奶奶讲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家里的孩子们对长征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和理解。”王建辉欣慰地说,父母平时在生活细节上还经常教诲子女“碗里的饭要吃干净”“衬衣、袜子破了也要缝缝补补”“生活上不要比吃穿,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上进心”,他们的言传身教积极影响着家里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
    “只有跟着红军走才能有好日子!”
    “我们那时真是没法过下去了,只有跟着红军走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10月11日下午,刚刚午休后的老红军冯祖武的遗孀李历坐靠在家中沙发上,兴致勃勃地讲起她心中的伟大长征。
    虽然已经86岁高龄,她也并未经历过长征,但思维敏捷、口齿清晰的李历对许多红军的长征故事仍记忆犹新,她说,年轻时就认识不少红军,虽然现在他们离开了,但她和他们的家属后代都保持着联系。
    “长征路上,我老伴身上总是斜挎着一摞摞电线,每到宿营地,已经疲惫的他顾不得休息,要快速拉起电话线保障通讯,离开时要马上收线不落下队伍。”李历说,1912年出生于湖南茶陵县麻源村的冯祖武,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电话兵、班长、排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他的两个弟弟都牺牲在长征路上。
    “不但拉线快,他杀鸡破鱼也是一把好手。”李历说,长征路途遥远艰辛,身体不好的人更是倍加难熬。当时,看到时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等人身体虚弱走不动时,许多年轻的战士担心又心疼,“没有他们的带领指挥,部队咋办呢?”走过河边时,冯祖武总是不顾冰冷跳入河里捞小鱼,路过农户家时给几个铜板买只小鸡,开肠破肚赶快熬点儿汤,给年长体弱的人补充点能量。
    “他们连队里有个打草鞋的能手叫王贵。”李历说,王贵一路上只要看到稻草就赶快拾起来,搓搓捻捻不停点,把卷成绳子的稻草编成一双双草鞋,因此,冯祖武他们连队没有一个人是光着脚行军的。
    “一是不能喊累,二是当官的与老百姓是平等的。”冯祖武的子女说,这是父亲留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从小听着、看着、学着,在父母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些话语意味深长。
    “长征故事不能忘,长征精神不能丢!”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干部战士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10月11日,已经退休的龙江南讲述起故去20多年的父亲龙辉瑞,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这是小时候经常听父亲高兴时就唱的歌。
    “父亲那一辈人太不容易了!”龙江南意味深长地说,出生于1914年的父亲是江西永新人,13岁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红军。长征路上,他是收容队教导员,爬雪山、过草地时,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除了自己要克服行军困难,还要负责沿途关心、帮助每一个伤病员、老弱者和掉队散落的同志,相互照应彼此关怀。
    “父亲手里一直提着个腌着生姜辣椒的瓦罐,这可是救命的罐子。”龙江南感慨地说,父亲一路都留心哪里有咸盐,找到就赶快加到罐里,在马粪里也要刨刨看有无没有消化的米粒。每到大家吃饭时,就给锅里加点腌制的汤汁提提味。一次,一名战士突然昏倒在雪地里,父亲赶紧从罐里取出一截辣椒,轻轻地在战士嘴唇上抹抹,并鼓励他“翻过山我们就到了,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过了一会儿,战士慢慢苏醒过来,父亲才放心离开。
    “要不是那件羊皮坎肩,父亲也许就难翻过雪山了。”回忆起父亲生前经常感恩的这件事,龙江南心里也感受到巨大的温暖。她说,单衣单裤行走在常年积雪的大山上,冰冷刺痛的感觉可想而知。捡到破布就赶快绑在小腿上,方便行军也有助取暖。当时,一位负责后勤的杨干事给父亲找到一件羊皮坎肩,正是这样父亲才能坚持走完全程。
    “父亲去世时,我们在他的骨灰盒里找到几片弹壳碎片,这也让我们想到许许多多长征路上意志坚定、生命顽强的战士。”龙江南欣慰地说,生活中父亲的言行点滴影响着周围许多人。艰苦朴素、不浪费、常念感恩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心里。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189667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