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手机版
三秦游资讯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陕西民俗 | 图片美景 | 旅游线路 | 文化三秦 | 旅游视频 | 文化游 | 专题 | 租车 | 导游 | 评论
陕西名人 | 陕西知道 | 陕西美食 | 宾馆酒店 | 旅游攻略 | 陕西景点 | 景点门票 | 旅行社 | 特产 | 精品 | 论坛 | 团购
首页 | 综合资讯 | 西安资讯 | 宝鸡资讯 | 咸阳资讯 | 铜川资讯 | 渭南资讯 | 延安资讯 | 榆林资讯 | 汉中资讯 | 安康资讯 | 商洛资讯 | 杨凌资讯
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旅游资讯 > 正文

一棵75岁老核桃树见证了习仲勋的马栏革命岁月

2016-10-17 8:03: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经过75年的风雨历程,习仲勋亲手栽植的核桃树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2003年9月,马栏革命旧址被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到马栏革命纪念馆接受革命历史教育

    马栏革命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总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的马栏是全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同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一道,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和抗日战争出发点,为中华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新中国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战斗的足迹。时任关中特委书记的习仲勋,在旬邑马栏地区工作生活长达6年时间,他深入农户,发动群众,扩红支前,创建了“马栏民主中国实验地模范区”。毛泽东称赞习仲勋“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并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10月10日,本报重走长征路报道组记者来到革命老区马栏,参观了马栏革命纪念馆、关中特委和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旧址,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为信仰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切身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
    马栏曾是陕北延安的桥头堡和红色通道
    深秋时节,记者一行怀着敬仰的心情驱车前往位于旬邑县城53公里处的马栏革命旧址纪念馆。这里属子午岭南缘余脉,沿途山梁纵横,森林茂密,枫叶染红了一座座山峰,蜿蜒曲折的马栏河流经其间,空气清新,风景迷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总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的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留下了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贾拓夫、汪锋等革命家的足迹。
    据马栏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马栏地处桥山山脉南端,位于旬邑县东北处的马栏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地区的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在马栏这块红色土地上,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政权的风雨历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马栏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活动地区之一。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马栏转角村成立并举行了授旗仪式。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也在此驻扎和活动过,1936年1月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机关设在马栏(马家堡村),贾拓夫、习仲勋先后任特委书记。
    1936年2月,刘少奇同志由陕北途经马栏在关中特委和游击队的护送下,到达临潼栎阳镇,后辗转到达华北。同年12月,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聂荣臻、徐海东、杨尚昆、罗瑞卿、王首道、程子华等率领主力红军南下时在此驻防,开展扩红和地方工作,达八个月之久。
    1937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陕西省委、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1939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肆意挑衅制造磨擦,关中分区机关由马家堡迁至阳坡头,1940年底迁往马栏。1941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机关由照金迁来马栏,中共中央决定将关中分区改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1943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分委合并,在马栏地区成立了中共关中地委。
    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桥头堡和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成为西安乃至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和军用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
    一棵老核桃树 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一走进马栏革命旧址,在纪念馆门前右侧有一棵树龄达75岁的老核桃树,树冠如伞,枝繁叶茂。树下的碑文写道:1941年春,关中分区机关迁址前,习仲勋(时任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赴马栏勘察地形,亲手栽植了这棵核桃树,核桃树经受了炮火的洗礼,见证了马栏的光荣……”同时,也见证了习仲勋在马栏生活战斗六年的革命岁月。
    据史料记载:1933年春,陕西省委调习仲勋到红二十六军工作。先后担任了陕甘边区特委委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把工作重点放在地方工作上。当时,习仲勋就曾多次到马栏联系群众,组建基层政权,开展对敌斗争。1933年10月15日,照金革命根据地遭到敌军破坏。1933年11月后,习仲勋离开了照金,踏上了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旅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9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保安(志丹县)城一孔土窑洞内召开。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周恩来和保安的政治局委员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会议。当时列席会议的只有习仲勋和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以及刚由关中地区回到中央的关中临时特委书记汪锋3名地方干部。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习仲勋临危受命,调任关中特区任特委书记,致力于恢复关中苏区,承担起守住边区“南大门”的任务。他回到了自己曾经战斗工作过的旬邑马栏地区,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关中游击队指挥部,恢复游击战争,开展统战工作,建立秘密政权。
    “你们旬邑,还有正宁,是关中分区。那里的村庄我跑遍了,而且在很多村住过,你要是不信,随便说一个地理地貌,我马上能说出那个村名来,如今只要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你随便说一个人的貌相,再说他是哪个村子的,我就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住在村里哪个位置,家里有几孔窑洞,院里或者崖头有什么树,这个人都做过些什么,尤其是对革命有过什么贡献……”这是1990年夏天,习仲勋的一次谈话记录。
    在旬邑马栏长达6年的时间里,习仲勋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他与当地的父老乡亲鱼水相依,情深似海。他组织领导关中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1937年5月,原中共陕甘省委书记李维汉在中共中央第30期《党的工作》上发表关中调研文章《关中工作的一些总结》,指出“在我经过的陕甘苏区,关中是最好的一块苏区”。
    毛泽东给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在村子的墙壁和大树上,毛泽东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后来在瓦窑堡,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时年22岁的习仲勋。这时,习仲勋刚刚从“左”倾错误路线的牢中被释放出来,毛泽东颇感惊讶:“这么年轻。”
    1936年2月,习仲勋被派往关中特区,任党团书记和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关中,习仲勋与贾拓夫、秦善秀、江华等人一起,首先纠正政策偏差,巩固革命根据地。1937年5月,习仲勋作为关中特区代表,在延安出席陕甘宁特区一次代表大会,接受了毛泽东下达的“转变与创立特区为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域、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模范区域、为实现民主共和制的模范区域”的政治任务。1937年10月,建设关中分区为民主中国模范实验地的伟大实践全面铺开,以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共关中分委开展了党的建设、政法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了关中分区的自身发展。
    1942年7月习仲勋调离关中分区,关中分区这个政治开明、风清气正、丰衣足食、欣欣向荣的根据地样板已经建成,一面鲜亮的民主政权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国西北大地上。毛泽东称赞习仲勋“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习仲勋因主政关中期间,将关中分区建成了中共中央探索民主中国模型的成功样板,受到特别嘉奖,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红色摇篮”的榜样作用
    1939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关中分委、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等机关的所在地,习仲勋、汪锋、李维汉、赵伯平、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陕北公学、鲁迅师范、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先后在这里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为此,马栏被誉为是“红色摇篮”。
    在马栏革命纪念馆一楼展厅,有两首民歌,特别引起瞩目。其一是《交公粮》:“新谷子黄又黄,新糜子香又香,收毕了庄稼,大家喜洋洋。黄米饭,放金光,小米子,喷鼻香;肩挑毛驴驮,翻沟过山梁,快把公粮送前方”。其二是《做军鞋》:“一盏灯儿满窑亮,王家婆娘好心肠。拥军做鞋连夜赶,不怕辛苦不怕忙。细纳细緔真耐实,新里新面新式样。军民一心打老蒋,消灭胡马除祸害,人民当家喜洋洋。”
    记者采访时,旬邑县马栏村70多岁的王老汉说,“当年闹红时,我爸曾当游击队队员,他说那时候生活艰苦的很,对部队来说和咱农民也确实是跟一家人一样,好像是谁都离不开谁。那会马栏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的首脑,也是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一天过往的部队和车辆特别多,原来才400多人的小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从马栏革命纪念馆出来,记者来到了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旧址,从习仲勋住过的窑洞到省委社会部、宣传部、统战部,当年都是住着破旧的窑洞,虽说经过现在的修缮窑洞外面也整齐了,仍可看到当年工作生活条件是异常的艰难,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和关中分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坚持正确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为陕北根据地守好南大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189667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