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这座千年古都更具品质与自信
2016-10-15 8:20: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2016,注定要在西安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西安文艺”以更加自信的舞步,在全国舞台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春,西安在中央电视台春晚西安分会场和央视元宵晚会面前精彩亮相,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夏,西安舞剧《传丝公主》、交响音乐会《“黄河”辉煌之路》、话剧《麻醉师》等剧目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秦腔《易俗社》、豫剧《秦豫情》在京展演,三部剧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评选,引起全国文艺界广泛关注;
秋,“两节两会”好戏连台,从第八届西部文博会到央视中秋晚会再到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这一年,春来秋去,西安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自信。古老与现代交融的美丽西安,正因文化而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让文化自信成为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文化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形象。
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精神家园,在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大国形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新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标中省部署要求,主动担当起保护传承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的责任,用好文化资源富矿,弘扬好盛世文化,传承好丝路文化,利用好秦岭文化,发扬好红色文化,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市在“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保障,相继组织召开全市文艺工作座谈会、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全市戏曲工作座谈会、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专题会等会议,研究、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西安市文艺工作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编制中长期文艺创作推进方案等举措,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扶持推出了一批代表西安特色的重点门类和重大项目,有效地推进西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立文艺精品创作领导小组和文艺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办法》,出台《西安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打造文艺创作高地——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近两年来,西安市实施精品战略工程,扭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不放松,抓好文艺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聚焦作品质量,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多部作品获得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戏剧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20多部影视作品登陆央视平台,4部影视动漫作品被央视和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优秀重点剧目,3部优秀舞台剧目入围“文华大奖”终评,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
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先后组织影视创作力量,创作了《恒润长安》等一批反映西安社会发展实践和巨变的优秀作品。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关注普通人物的幸福追求,创作了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空巢姥爷》《胡杨女人》等10多部优秀电视剧,其中6部作品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传播中国精神作为精品创作的灵魂,创作了话剧《麻醉师》,运用艺术语言展示了共产党员身上的道德光辉,传递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突出位置,利用历史文化禀赋优势,加强选题策划,创作了《大秦帝国》《礼乐中国》《白鹿原》《大秦五行少年传》等一批历史文化题材的文艺精品。启动“丝路文明·西安文脉”美术、书法重大题材创作工程,邀请大批西安知名艺术家,围绕传统文化、丝路文明进行主题创作,展示中华文化基因和西安文化根脉;围绕弘扬周秦汉唐传统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主题,出版了《西安小史》《诗赋长安》《班固传》《秦岭四库全书》等系列文化丛书和图书,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围绕历史重大节点围绕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组织创作了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红旗漫卷西风》、动画片《先辈的足迹》等作品。其中,《千里雷声万里闪》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重点剧目,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动画片《红色延安》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推荐播出优秀片。
把深入生活与重点文艺创作活动有机结合,实施柳青创作精神传承工程,建成柳青文学馆,出版《人民作家柳青》和《柳青研究文集》,拍摄专题片《人民作家柳青》,创作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其中,《灞桥柳》《我的秦岭邻居》《喊一声大地我热泪盈眶》获第六、七届冰心散文奖,叶广芩的《太阳宫》获得第六届《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
挖掘文化资源富矿——
传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西安加大文物遗址保护力度,积极开展丝路申遗,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中长期保护开发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力度,建立了一批保护开发基地,开展普查、保护、开发和传承人传习人的扶持和培育。目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传承人6名;入选省级名录65个,传承人46名;列入国家规划的文物大遗址7个。
加大对有“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的扶持力度。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抢救,建设博物馆,提供演出展示的平台。改造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建设博物馆,推荐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强化对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和发展。启动音配像工程,整理录制优秀经典剧目,出版《西安秦腔剧本精编》,建设易俗社秦腔博物馆,抓好经典剧目复排、精排,组织优秀剧目走进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培养青少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关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开展唐墓壁画、历代咏西安诗词赋等课题研究,出版《咏西安诗词名篇精选》、《咏西安诗词曲赋集成》。围绕关中书院的保护、利用和关学的弘扬传承,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关学研究,纪录片《关中书院》在央视播出,着力打造关学文化品牌。
扩大文化交流互鉴——
提升传播能力,讲好家乡故事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西安文化只有走向全国,面向全球,才能彰显吸引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西安市以重大文艺文化活动为契机,通过办好2016年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分会场、央视中秋晚会,让西安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观众面前精彩亮相,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全力办好西部文博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文化盛会,大力推动西安文艺在全球视野传播,进一步扩大了西安的文化影响力。
积极开展文艺交流展演,充分展示西安文化内涵,先后组织舞剧《传丝公主》、话剧《麻醉师》、交响音乐会《“黄河”辉煌之路》等重点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组织秦腔经典剧目走进清华大学,引起全国文艺界广泛关注。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中,三部作品入围“文华大奖”最终评选。举办第四届中国报人散文奖、“梦萦丝路——世界音乐国际演奏会”、中韩第九届“石榴花之春”文化周等活动,为西安文化对外交流谱写了新的篇章。
繁荣文艺市场,让世界文化走进西安、提升西安文化品质。邀请“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世界四大音乐剧”、“世界顶级芭蕾舞团”和“亚洲第一现代舞团”等文艺团体和谭盾、马友友等超过五十位世界顶级大师进入西安音乐厅向西安市民演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世界顶尖文艺作品魅力,使西安成为国际艺术交流前沿。
提高文化服务质量——
增加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才能更好地提升西安市民的获得感。
近年来,西安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保障,研究制定西安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西安市千场戏剧惠民演出遴选管理办法》,《西安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西安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考核细则》等政策,为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实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改善市民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开展南门仿古入城式、大明宫遗址音乐节、城墙元宵灯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历史遗存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功能,拓展了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精心扶持基层文化创作演出力量,涌现了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文艺“轻骑兵”,周至县剧团两个演出团年均演出400场以上,高陵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110”示范项目,实现公共文化“点对点”服务保障。
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组织实施千场戏剧惠民演出、“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公益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工程,近两年来完成34000户卫视、有线电视设备安装和使用,惠民演出7100多场,年均公益电影放映35000多场,提前三年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西安红五月音乐会、夏日广场文化活动、好剧献孩子、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扶持社区文化团体,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大型主题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西安”、“丝绸之路”“中国梦”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等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获得感。
强化文化产业驱动——
让文化产业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西安市将文化产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实施资本推动、板块推动、项目推动战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以盛唐文化为品牌的曲江新区、以国家级综合型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出版为品牌的高新区、以印刷包装为品牌的经开区、以生态旅游为品牌的浐灞生态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品牌的碑林环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文化产业板块园区。
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6个。西安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连续五次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4年西安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10.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5%,增速为27.3%,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0%左右,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安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柱性产业。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 ·青春喜剧《徒弟》泉州开机 首日大戏潘霜霜战天泽
- ·陕西省旅游局调研督导咸阳市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 ·美原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
- ·陕西省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假日旅
- ·从西安“城市会客厅”开始 漫步大唐盛景
- ·陕西乡村游冬季遇冷 该如何“保暖
- ·临潼:加强旅游景区餐饮监管 全力保障游客饮食安
- ·汉中打造智慧城市城区可免费上网 后期将扩大范围
- ·糖画指尖 百态世间
- ·南果北种在杨凌获得成功
- ·杨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 ·一部关于咱富平老城的电影,着实令人着迷!
- ·安康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申请创建国家
- ·陕西勉县“四个结合”力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黄陵:坚持以“文”兴“旅” 着力打造全域旅游
- ·陕西开展冬季旅游安全检查
- ·【旅游动态】陕西省旅游局与陕西省体育局签订战略(图)
- ·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 ·陕西渭南: 新老景区融合发展 寻求全域旅游“新
- ·景区主推冰雪主题 冰雪游成体育旅游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