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围龙屋缘何门可罗雀?
驱车从梅城出发,沿着宽敞的S223线公路往东北方向前进,大约16公里之后,拐进梅州市梅县丙村的罗井美和大道,再往前大约600米,便可在左侧看到一座巨型客家围龙屋躺卧在路边,这就是鼎鼎有名的仁厚温公祠。
犹如镶嵌在客家围龙屋群中的一颗耀眼明珠,仁厚温公祠的规模庞大无比,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共有390间房,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堪称“世界建筑一绝”,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
2012年10月,仁厚温公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围龙屋,在相关部门的申报和争取下,仁厚温公祠于2015年至2016年获得了省专项维修资金600多万元。
然而,尽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座庞大围龙屋也面临着如何利用的尴尬。虽然现已成为一个景点,但仁厚温公祠也几乎无人问津,就算在假期里前来参观的游客也屈指可数。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梅县区文广新局对此文亦有贡献)
申请保护
获600多万元维修资金
仁厚温公祠又名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它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1490),由温氏九世祖应琼公所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为三堂八横三围屋,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整体布局前低后高,总面阔87米,总进深123米,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合瓦屋面,土木石结构。
走进围龙屋内,可看见上堂、中堂、下堂三个堂屋。上堂最高,中堂最大。中堂内高5.65米,内宽9.3米,内深7.37米,建筑木构架为典型的抬梁式。“横屋每横30间房,八横共有240间;围屋三围共有房102间;堂屋、横屋、围屋三部分共有390间房。”票务负责人温安荣解释道。
据了解,仁厚温公祠规模宏大,保存较完好,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它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是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具有研究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史、民俗史的较高价值,”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在2012年10月,它便成为了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有专家认为,仁厚温公祠的堂屋构造是集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的形式,且整个建筑形似长龙,冬季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其造型和功能都非常独特,是客家民居建筑上的一个创新。
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古围龙屋,在族人温进灿的倡导下,仁厚温公祠被发展成为客家民居民俗的旅游景点。这个景点从2002年开始筹建,至2003年5月初步建成并开始接待游客。“2010年前后是参观人数最高峰的时期,但是近年来人数已经慢慢地变得少了,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一个月的门票收入只有130元左右。”温安荣说。
幸运的是,从2014年开始,梅州市、梅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申报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的要求,按照程序申报专项资金。2015年至2016年,群丰大夫第(仁厚温公祠)已获得省专项维修资金600多万元。
“现在第一期维修工程已按各种程序依法依规进行立项、招投标,目前维修工程也在开展当中。”梅县区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在围龙屋左边的横屋里,技术人员正在对老旧的木板进行二次加固和更换。
宣传困境
围龙屋内涵少有人知晓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厚温公祠的修缮和保护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如何去宣传和利用客家围龙屋,却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客家围龙屋是按照客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经济景观、风情习俗来建造的。然而,现在却很少人真正了解这种建筑的科学性。“它的每一梁、每一柱的设计都是有学问和门道在里面,就像设计的门槛,很少人知道它是为了让客人在进门之时能够低头,所以门槛的含义引申为对主人家的尊敬。”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诸如此类的一些精巧的设计,可能连本地人都不了解,何况外来的游客。当前来参观的游客只看见一个个‘空壳’建筑、却无法了解内涵的时候,那么其本身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此外,由于仁厚温公祠坐落在市区外,且周围没有其它比较著名的景点,因而也降低了游客特地绕过丙村来参观的可能性。除了这座围龙屋之外,四周大都已经建起了一座座新的民房。“因为周边的自然环境已经改变,这里也没有像类似兴宁地区的一片围龙屋建筑群,因此单独要就仁厚温公祠这一座围龙屋进行利用,可能比较困难。”业内人士认为。
作为客家建筑的代表,围龙屋已经成为梅州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在梅州范围内,还有很多围龙屋因为没有申请上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且缺少修缮和维护的资金,显得破败不堪。
不少围龙屋因为居住习惯和家庭人口的变化,现已无人居住。湾下村的抗日将军侯志磬故居——孝裕公祠便是这样一座。在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下楼巷,有一座略显破旧的普通老屋,屋内一个小房间里的墙壁上,记录着一段倾注着家国情怀的历史,它便是抗日将军侯志磬题在壁上题的一段文字。
“我们曾经将此屋进行申报,也得到省文物局的批示,认为此屋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并建议我们申请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公祠的族人侯先生告诉记者,“但是因为遭到一些亲戚的反对,因为大家不愿意耗费金钱和时间去申请,所以这件事便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对于如何对围龙屋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如何让这些看似普通,却又带有历史沉淀的围龙屋逃过破败或拆除的结局?
连片开发
展现古建筑原始风貌
在雁洋镇,桥溪古韵景区的建设思路为围龙屋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错落有致的阶梯、青石垒砌的院墙、蜿蜒崎岖的栈道,小桥流水的风景……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过程中,这样的古村落早已再难“邂逅”。可喜的是,在雁洋镇东南部长教村,当地通过引进企业资本,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利用,并建设桥溪古韵景区,让村庄的美被更多的人发现。
据桥溪古韵景区部长李佳介绍,现景区内共有23座民居,其中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座。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景区的设立没有涉及到纷繁复杂的产权问题,而是通过租赁和分红的形式进行经营。“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保持长教村的原生态、原民居、原产权。”李佳表示,2015年桥溪古韵共接待人数12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8700万元,其中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约3500元。
据长教村村支部书记钟银生介绍,因为长教村内的古民居多种多样,包含了走马楼、围龙屋等多种建筑形式,并且还曾设有4个私塾,因而不仅是“客家民居博物馆”,还是“客家风俗民情体验馆”,游客所希望的自然、淳朴都能在桥溪古韵感受到。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种连片保护、利用的模式对于围龙屋的保护来说,不失为一条出路。朱迪光认为,对围龙屋的保护和利用不能丢弃它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如果只是单就一个围龙屋建筑保存下来,那只是一个标本。”在他看来只有里面所蕴含的文化、风俗等通过一个原始的整体风貌呈现在游客面前,并不断传承下去,围龙屋文化才算是真正得以保护和利用了。
从梅州现保留下来的围龙屋可以发现,从明朝到近代期间的500多年,其建筑形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了围龙屋在农耕社会中,无论是从气候条件还是人文环境来说,都非常适合客家人居住。”朱迪光建议,围龙屋应该进行科学保护和充分利用,一些保存完好的民居可经过修缮后,发挥其房间多、占地面积大的优势,还可以作为图书室、老人活动中心、博物馆和村委会办公楼等多种用途。
■话题
围龙屋保护和利用模式有哪些?
客家围龙屋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式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它以凝固的物像形式集中反映了客家历史文化内涵,涵括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来到梅州,最想看的就是客家围龙屋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对围龙屋有浓厚兴趣,想从这个奇特的建筑中窥得客家文化和精神。
对于如何对围龙屋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如何增加围龙屋的知名度等问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说,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五种模式。第一种是申请文物保护单位,如仁厚温公祠,通过建立管委会来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第二种是政府参与、企业承包管理、当地居民托管的方式,如桥溪古韵景区;第三种由经营者承包管理,如万秋楼,由台商承包打造餐饮业;第四种由家族自己保护、自己经营的模式,如梅州市区剑英公园边承德楼(星园)酒家;第五种是通过政府征收或者家族赠送的方式,交给政府管理,建成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场所。
肖文评认为,其实像游乌镇、丽江一样,能在干净而又古老的围龙屋里面住上几晚,对于游客来说是非常好的体验。这也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像福建的土楼很多也成为当地旅馆的一部分了,梅州也有这种模式,但是目前不多,发展比较缓慢。现在很多老房子还是可以住的,但是还需要进行规范和管理。
要提高客家围龙屋的知名度,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要培养专业的管理和宣传人员。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围龙屋建筑不太了解,进去参观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看头。“而今也有不少围龙屋缺少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并对该围龙屋进行专业的介绍,因此也不能将个中趣味和知识告诉游客。我们需要培养这类的专业人才,如果把围龙屋的管理和宣传交给普通老百姓,可能达到的宣传效果不明显。”肖文评说。
■镜鉴
佛山岭南天地用现代手法保护古建筑
同样是古建筑群、历史文物的保护,佛山岭南天地的做法也或许有一些启示。
佛山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中心禅城区的核心位置——祖庙片区,毗邻全国有名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东华里,坐拥全城景仰的崇高地位,是中国极少数典藏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富人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达65公顷(净用地面积52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米。
佛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祖庙东华里片区大批内涵丰富的历史文物建筑已成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佛山千年历史名城和古代商业重镇的缩影。佛山岭南天地延续了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物群。当地将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包括简氏别墅、嫁娶屋、孔庙、李众胜堂祖铺等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并充分运用骑楼、锅耳式山墙、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岭南建筑特色,使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始于2008年,在佛山市、禅城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整体策划下,香港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2月28日启动了“佛山岭南天地”工程。祖庙东华里整个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同时佛山岭南天地还将充分挖掘佛山粤剧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等文化特色,引入各类文化设施及现代化设施,使其成为佛山展示城市文化精髓的综合社区,推动佛山文化名城建设及国际性现代经济强市的发展。
岭南天地运用现代手法,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情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合。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众号: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正文模板20160615
- ·鸡年新春哪里去?去“皇上家”逛“新”庙会
- ·国家旅游局掀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
- ·发展全域旅游 推进旅游扶贫
-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在赣启程
- ·易游天下:做有温度的体验式旅行
- ·移动支付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洪荒之力再现,广东智慧旅游再添利器
- ·东南亚地区医疗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旅游工艺品出路在何方
- ·老年团——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 ·2016首届新沂马陵山红叶节暨第三届露营大会开
- ·户外星球携手穷游锦囊,欲打造国内最大户外平台
- ·自驾游盼政策落地与配套
- ·取消“领队证” 旅游法小修订的大意图
- ·途牛计划由旅游产业向旅游生态转变
- ·年底旅游促销淡定别跳坑
- ·中国游客涌入英国村庄疯狂拍照 网友:很滑稽
- ·传统收藏领域寻求突破 艺术走下神坛
- ·国家旅游局约谈阿里旅行等企业
- ·别把文物保护变成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