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名画3.77亿元 生前只卖出去一幅画(图)
- ←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手机浏览该页面
梵高最后的一幅作品《麦田群鸦》。艺术评论认为,这是梵高留给世人的一份图像遗书:遥远地平线的透视画法是颠倒的,是一条死路。而草、篱笆,抑或是树木的一部分等绿色的视觉标记的含义,已经乱成一团。象征魔鬼的乌鸦飞走了——不过再看看,乌鸦也可以是正在朝我们飞来。
梵高的“价值”
1998年11月,《没胡子的自画像》,7150万美元卖出。
1990年5月,《加歇特医生肖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
1987年11月,《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卖出。
1987年3月,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
苏富比拍卖行11月5日发布信息:梵高《雏菊与罂粟花》以含佣金6180万美金(合人民币3.77亿元)拍出,并为亚洲私人藏家收藏。消息一出,立刻有人挖出买家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说他是藏家圈里的“大哥级”人物,还有人算出3.77亿元换成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将重达4.33吨。
八卦喧嚣似乎淹没了作品以及梵高本身。稍稍留意苏富比发布的短消息,就能发掘其中巨大的信息量:此前,那幅成交价7150万美元的油画《没胡子的自画像》,是梵高1889年创作的。蓄须的他在作画时将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而“亚洲私人藏家”的身份,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商人斋藤良平以8250万美元买下了梵高最贵的油画《加歇特医生肖像》。画中的保罗·加歇特医生是治疗忧郁症的专家,他被梵高的弟弟提奥请来照顾曾经发病到割耳朵的梵高。斋藤良平去世时想将画作当做随葬品,最终,该画被奥赛博物馆收藏。
《雏菊与罂粟花》的背后则是梵高一生困顿的写照。梵高知道静物画最受买家欢迎,所以想画一幅卖掉。画中的花朵据说是来自奥维田边的野花,距离梵高墓地不远。如今是藏家和拍卖市场宠儿的梵高,据说生前只卖出过一幅作品,他的绘画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就连做艺术品商人的弟弟提奥,也坦陈梵高的画没有市场,虽然他始终相信有一天有人能理解梵高的艺术。文森特·梵高这个在到达自己绘画生涯顶峰时自杀的“生后大师”,一直有着孩童般的信念:他要用绘画令观众大开眼界,敞开胸怀。而他就像写给提奥的信中一样,似乎总在追问:“在大部分人眼里,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无足轻重?行为古怪?令人生厌?‘万千俗人中最俗的那一个’?”
穷困潦倒的大师,生前只卖出去一幅画
“在你心中谁是一个饱受折磨的疯狂的艺术家?”英国历史学家、《纽约客》文艺评论作家西蒙·沙玛为纪录片《艺术的力量》撰文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只有一个答案,实际上也只有这么一个答案——文森特·梵高。”
高辨识度的个性和充满争议的行为举止,以及后世对其的演绎,是一张大小不及4张A4纸拼在一起的油画《雏菊与罂粟花》,值4.33吨百元大钞的原因。“梵高几乎95%的作品都进了博物馆,能够流通买卖的作品实在太少。更重要的是,几乎每张梵高的作品都能和他的活动有所对照,找出故事。”曾任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主管的李亚俐说,相比《加歇特医生肖像》、《没胡子的自画像》成交价8250万美元、7150万美元,《雏菊与罂粟花》符合业界的预期。有意思的是,这3幅油画都是1889年至1890年创作的,属于梵高创作巅峰期的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十分耐人寻味。
和很多人印象中割掉自己耳朵不同,梵高割掉的只是自己的耳垂,同时,他也不是始终处于恍惚状态——在拍卖市场成交价超过2亿美元的这3幅画,让人看到了梵高潦倒生活中无奈的一面。1889年的《没胡子的自画像》,是梵高最后一幅自画像,这是他给母亲70岁生日的礼物。梵高不算一个让家里省心的孩子,他当过牧师,不过因为过于狂热而丢了工作,搞艺术之后则和妓女生活在一起,生活费只能由弟弟提奥接济。为了让母亲对儿子的健康放心,梵高决定送一张自画像给她,当然画面中的梵高要比现实中的更健康、年轻、整洁,并且刻意没有画上自己标志性的暖黄色的胡子。但是,最终梵高并没有把这张画送给母亲。《加歇特医生肖像》的模特加歇特,则是弟弟提奥请来给梵高治疗精神问题的医生,他对艺术也有研究。对比加歇特的照片,梵高的这张肖像算是很逼真的作品。《雏菊与罂粟花》是梵高为了赚钱画的静物,色彩相当浓烈,似乎对市场有所妥协,但是依旧没卖掉,只能算作诊疗费的一部分送给了加歇特医生。
几乎每幅作品都充满了可说性,这就是梵高。自杀时不过37岁的梵高,因此成为学术圈、文艺圈、拍卖圈追捧的“全能偶像”。
梵高变了还是看梵高的角度在变
既然梵高有如此之多的故事,那么梵高在世的时候为什么火不起来?事实上,梵高的画风几度转变,在成为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前,他的画作并不光鲜,所以市场并不好,他弟弟提奥说,梵高的作品沉重阴郁,乏人问津。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被评论界关注的第一幅杰作。油画用了许多棕色,最亮的部分是中部上方的一盏灯,其他的部分则阴暗昏黄,甚至被形容成脏色。很难相信,这是后来喜欢用对比色突出强烈情感的梵高的作品。不过,梵高自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他说要的就是“这些伴着灯光吃土豆的人,流露出一种高贵:辛勤劳作换来的,他们当之无愧,比谁都体面”。
梵高真的转变了,还是世人看梵高的角度在变化?美国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丹尼尔·韦恩告诉记者:“一位艺术家想要建立自己的名声,最初是要靠自己的天赋与成就,此后靠艺术商人去发掘他们的潜力,通过打磨使他们在艺术界中造就一定的影响力。往后,就要靠画廊、美术馆和媒体的助力。”要谈论梵高是怎么一步步由默默无闻走向声名远播的,似乎又回到了经济问题。除了弟弟提奥的默默资助,梵高的推手要算弟媳乔安娜和法国著名的艺术品投资顾问、收藏家安布罗伊斯·伏勒尔。梵高和提奥相继去世后,乔安娜出版了《梵高书信全集》,并不遗余力地举办了7次梵高画展。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通过马蒂斯等其他画家的关注,梵高成为话题。1925年,乔安娜去世后,梵高的绝大多数作品留在荷兰,并最终成立博物馆。而伏勒尔也早在1895年就展出了梵高的20件作品。当时,整个展览最终只卖出了一幅画,伏勒尔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梵高是个疯子,但是商人的敏感告诉他,梵高会火。于是他主动去寻找梵高的画作,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买下了此后非常著名的肖像画系列《邮递员约瑟夫·鲁兰》。
随着收藏市场的崛起,艺术上获得承认的梵高,也成为金钱追逐的对象。他用法语形容自己作品风格的艺术“高潮”,往往以拍卖价格的创纪录面貌出现。这与梵高生前的穷苦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关于梵高的争论还将继续,艺术的价值难道也会因为价格的颠簸而有所起伏?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用微信,添加朋友,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